肩頸痛|長時間用電腦工作易致頸椎病!中醫教4方法治療舒筋活血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現代人因為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低頭滑手機、不當姿勢坐臥沙發等,常常會有脖子痠痛問題發生,且每次只要壓力大就加重病症。中醫師說,這是因為「頸椎病」已經找上門的警訊。

台灣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頸椎病」指的是頸椎本身、周邊肌肉筋膜、血管及組織發生質變,造成肩頸周圍不適症狀。常見病因為頸椎間盤退化甚至突出,或繼發性椎間關節退化性病變等。

頸椎病分6類型(按圖了解👇👇👇)

+16

事實上,除了常見致病原因外,更多人是因為工作動作模式,間接造成頸椎周圍張力的受力過大,長期累積於頸部,最終造成局部損傷。周大翔說明,通常依據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和症狀表現,將頸椎病歸納為6類型。

頸型頸椎病

- 原因:俗稱「落枕」。通常發生在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主要由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受到過度刺激導致發炎症狀。
- 症狀:通常伴隨上背部肌肉痠痛,向上延伸至頸後部位及後腦,嚴重時甚至蔓延至頭頂及眼眶周圍痠脹疼痛。
- 表現:頸部偏歪、活動角度受限,頸椎及肩胛骨周圍肌肉緊繃等。

神經根型頸椎病

- 原因:多由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及錯位等,造成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
- 症狀:基本的局部痠脹症狀外,頭、頸、肩、臂、指產生疼痛及放射性麻脹及感覺異常為主的症候群。
- 表現:症狀通常於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固定壓迫姿勢過久,反覆發作。

椎動脈型頸椎病

- 原因:發病均與頭頸活動有關。影響椎動脈血液循環,導致腦部供血不足。
- 症狀:引發頭痛、眩暈、猝倒、視力障礙、耳鳴等症狀。
- 檢查:讓患者坐正,讓病人頸部盡量後伸,再讓頸部左右旋轉,若出現頭昏、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建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追蹤確切病因。

相關文章:頸椎退化|重複抬頭低頭幾次就引發暈眩?不只手麻9種非典型症狀👇👇👇

+7

交感型頸椎病

- 原因:現代人常有的文明病。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頭面部、頸部、上胸部、皮膚汗腺、咽喉黏膜、瞳孔括約肌、眼瞼平滑肌、上肢血管、頸內外椎動脈及心臟等,故症狀表現會繁雜多樣。
- 症狀:因為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造成交感神經症狀。
- 表現:引發肩頸痠痛、頭痛頭暈、目眩耳鳴、全身不適等

脊髓型頸椎病

- 原因:由於椎管狹窄損害脊隨,病程緩慢進展。
- 表現:發病症狀嚴重,下肢遠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張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障礙等。
- 提醒:表現多為遠端而常誤診,一旦延誤診治可發展為不可逆神經傷害。

混和型頸椎病

- 原因:指的是上述任2種或2種以上類型症狀合併的頸椎病,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一般來說,多數人都是因為合併2種以上頸椎病、疼痛指數上升後才積極就醫。

頸椎病中醫治療4方法

周大翔說到,中醫治療是透過頸椎病定義及分類,歸納出治療脈絡,分成:一、局部結構及組織狀態的治療處理;二、結構周邊及患處延伸部位的代謝循環改變。

相關文章:手腳麻痹|躺著玩手機傷頸椎致頭痛耳鳴手腳痹?2招健頸唔使3分鐘👇👇👇

+3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促進局部微循環

透過舒筋活血的中藥材促進局部微循環,改善因氣血瘀阻造成的組織及神經根卡壓造成的症狀,加上對應適應症的清熱藥物,加速代謝發炎物質,甚至利用補法來強化四肢、腰背氣血,以及肌肉狀態。

針灸治療:改變局部肌肉的筋膜張力

周大翔表示,透過針刺改變局部肌肉的筋膜張力,放鬆頸椎及神經根周圍的肌肉緊繃狀態,適度釋放讓壓力減緩,透過穴位能量喚醒經絡暢導及疏通,來改變局部微循環的瘀阻卡壓。

拔罐治療:放鬆筋膜消除氣血瘀阻

透過適當的拔罐吸力,從頸椎周圍淺層肌肉筋膜做調整,以達到筋膜放鬆來改變深層氣血瘀阻狀態。

針刀及筋膜針手法:快速緩解嚴重頸椎病

對於頸椎病較嚴重,以及卡壓狀態較複雜的疾病狀態,包含椎間盤突出、骨刺擠壓周邊組織、肌筋膜沾黏及部分纖維化等,麻脹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作息與品質,需要爭取時間緩解不適,建議透過針刀與筋膜針法搭配治療,強化治療效率。

周大翔提醒,頸椎病常被忽視,因為太多人因為症狀輕微而忍耐,或利用止痛藥物及貼布緩解當下的不舒服,而沒有積極治療病因。然而暫時性的緩解,卻無法消除疾患,持續讓頸椎維持錯誤姿勢,日積月累之下,症狀持續加重。

相關文章:【坐姿】在家工作腰痠背痛90度坐都係錯?坐對5要點1招紓緩腰背痛👇👇👇

+21

他建議,想要改善頸椎病,除了透過平日保持正確姿勢工作、生活,才能遠離痠痛;在初期症狀仍輕微時,就尋求專業醫師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

延伸閱讀:

亞洲準譯與次世代定序龍頭 Illumina 合作!共同開創感染症運用新藍圖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