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學曾發生實驗室意外 有學生將未淨化泥水放入口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育局公布22/23學年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報告,調查發現436間受訪的中學中,有23%曾申報發生實驗室意外,當中最常見的意外是割傷、灼傷或燙傷,分別佔40%和42%。另外,有一宗申報個案涉學生將一滴需要經過濾柱淨化的泥水放入口,該學生事後並無表示不適。另有學生的頭髮被本生焰輕微燒焦,以及一名學生被安全眼鏡夾傷手指。

教育局公布22/23學年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報告,調查發現436受訪的中學中,有23%曾申報發生實驗室意外。(資料圖片)

教育局每三年做一次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局方今日公布最新一期22/23學年的調查,共有436所中學回應,當中有102間學校(23%)申報發生實驗室意外,意外宗數為201宗,當中共189名學生和4名職員受傷。局方指,大部分的損傷甚為輕微,96%意外都是由學生不小心所引致。調查顯示,灼傷或燙傷意外宗數最多,有85宗,佔總數約42%;其次是割傷,有80宗,佔近40%。

根據報告,大多數割傷外涉及被玻璃儀器,例如試管、燒杯、滴管、量筒的碎片,切刀等工具輕微割傷,而割傷的部分集中在手指和手掌,其中有兩宗個案需要縫針治理。此類意外有約 53%發生在科學(中一至中三)課堂及約 29%發生在生物課堂。

至於灼傷或燙傷的大多數個案,則主要由不小心處理熱的物件,例如三腳架、坩堝、玻璃器皿、熱板、 本生燈,或熱的液體或本生焰引致。此類意外有約76%發生在科學(中一至中三) 課堂及約 20%發生在化學課堂。大部分意外都是涉及手部輕微灼傷。

另外,化學品接觸皮膚則有14宗(約7%)、眼部意外有13宗(約6%)、吸入氣體引致不適有2宗(約1%),其他未能歸類的意外則有7宗(約3%)。

有學生頭髮被本生焰輕微燒焦、安全眼鏡夾傷手指

其中有一宗個案,一名學生將一滴需要經過濾柱淨化的泥水放入口,該學生其後並沒有表示不適。在另一宗個案,當做微型實驗時,玻璃燃燒管因突然增加的氣壓引致碎裂,兩名學生及一名教師因而被輕微割傷。其他個案涉及學生的頭髮被本生焰輕微燒焦,以及一名學生被安全眼鏡夾傷手指。

教育局指,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學實驗室維持良好的安全水平,而與上一次的調查比較,其安全水平有所改善。局方建議,雖然引致嚴重受傷的意外甚少在中學的實驗室發生,但學校仍須繼續保持警覺和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盡量減低意外的發生;亦須提升學生對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範的態度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