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 Anderson與S.S. DALEY SS23新季 見證英國時裝工業的承先啟後

撰文:張榮熹
出版:更新:

英女王逝世,很多人都說這是象徵一個時代結束,然而縱巨人已逝,時代已結束,路還是要行,時裝周還是要搞,幸好在最新SS23季度的倫敦時裝周裡,世人就見證英國時裝設計的承先啟後,生機處處,欣欣向榮。

若二十世紀未英國時裝是屬於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之天下,那麼二十一世紀之初,Phoebe Philo與JW Anderson則定必然是時代的主調,然而二十年轉眼間又過去了,英倫時裝又是時候改朝換代。新生代之中,Daniel Lee、Harris Reed和今次介紹的S.S. DALEY(全名Steven Stokey-Daley),同屬值得關注名字。

前途無可限量的S.S. DALEY。(S.S. DALEY)

當然比起曾有Bottega Veneta加持的Daniel Lee,S.S. DALEY在香港人氣應該足以用名不經傳去形容,但留意他絕非省油的燈,最新一屆年輕設計師大賽LVMH PRIZE冠軍,正是由這位來自利物浦設計師贏得,年紀輕輕已被喻為英倫時裝之新希望,受關注程度可是與十多年前的Jonathan Anderson不遑多讓。

JW Anderson SS23。(JW Anderson)
+2

說回Jonathan Anderson,昔日的新人王現在已名成利就,不但在LOEWE撈得風生水起,就連自家品牌同樣愈做愈出色。最新JW Anderson SS23季度,設計師便大玩抽象主義,以「手機屏幕的世界」作為主題,將各種不同媒介、視界或生活小細節化成一個概念,繼而設計成服飾。

膠袋上的金魚。(JW Anderson)
將手機世代的光怪陸離感,透過現實物理形式表現出來。(JW Anderson)

所以膠袋上的金魚、地球地圖,以至海灘日落照,都是人們在手機上看到的東西,而那些奇形怪狀的金屬氣泡扭曲衣服,或「倒轉」衣架及毛衣服飾,驟眼看不明所以、不倫不類,背後義理應是希望將手機世代光怪陸離感,透過現實物理形式表現出來,別具創意之餘,也很有昔日Martin Margiela風味。從創意與商業間之平衡,Jonathan Anderson絕對是當世時裝界最頂尖人物,堪稱英國之光。

S.S. DALEY SS23。(S.S. DALEY)

至於S.S. DALEY則較接近年輕時代Jonathan Anderson,尚未全面展現天馬行空的勇氣,卻早已為自家設計刻劃出鮮明印象,這對一個年輕品牌而言,可謂至關重要,若只盲目跟隨潮流,時裝界每年每月新品牌何其多,大眾很快便將你忘記。

Violet Trefusis與Vita Sackville West的愛情故事啟發後世不少文人雅士.。(歷史照片)

作為2022 LVMH PRIZE冠軍,S.S. DALEY起初以男裝作為主軸,致力將古典元素融入現代服飾理念之中,這點和大西洋彼端美國人Emily Adams Bode頗相似,Bode擅長從美國東岸舊文化及古布市場入手,主打粗獷古着味;而S.S. DALEY則從英國文化入手,自言從大學時期就一直嘗試從工人階級角度,去觀察1920至30年代英國上層階級的行為和著裝規範。出道第一個系列,就是以同性戀身份,去研究公立男校校服,備受關注。

招牌Knitwear冷背心,演化為針織長裙。(S.S. DALEY)
以窗簾、枱布剪裁成的拼貼恤衫,精妙程度足之媲美Bode。(S.S. DALEY)
恰如其分將印花圖案、園景風光以至兔子元素注入設計之中,營造出猶如童話故事的清新宜人感。(S.S. DALEY)
+4

來到SS23新季,S.S. DALEY筆鋒一轉從男同性戀延伸到女同性戀的探究,以上世紀英國才女Vita Sackville-West與Violet Trefusis的愛青故事作主題,將她們風雅及形象傳頌後世的愛情書信,變成古典新潮合一服飾,變相開拓女裝市場。招牌Knitwear冷背心,演化為針織長裙;以窗簾、枱布剪裁成的拼貼恤衫,精妙程度足之媲美Bode,但陰柔得更多。

JW Anderson結尾部份向英女王致敬。(JW Anderson)
S.S. DALEY則一開場手持白蠟燭。(S.S. DALEY)

此外恰如其分將印花圖案、園景風光以至兔子元素注入設計之中,營造出猶如童話故事的清新宜人感,盡顯S.S. DALEY與JW Anderson一個共通點,就是同樣喜歡以輕鬆幽默手法,打造有型設計。

無奈英女王與倫敦時裝周舉行前夕離世,歡愉氣氛頓變哀愁,而JW Anderson與S.S. DALEY兩代最具代表性英國時裝設計師,也分別於結尾或開場部份設計一身時尚喪服,哀悼女王,感性一點看,實在頗有承先啟後的意志在其中,女王高風亮節,但願她的子民能繼往開來,宏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