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後疫情時代 李克強透露北京有「進」有「退」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艱。我們也付出巨大代價,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衝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上周五(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完這段話,現場響起掌聲。

當天,被推遲兩個半月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召開。這是自1995年以來,北京首次將「兩會」召開時間延後至年中。在此之前的數月裏,中國內地幾乎動員了所有力量,迎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其對內地社會和經濟秩序的衝擊尚未消失。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李克強在今次工作報告中不僅打破常例總結過去一年半,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更要在當下內憂外患中拿出實際舉措、傳遞信心。

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李克強在今次工作報告中打破常例總結過去一年半,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資料圖片)

最短《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重頭戲,李克強這次宣讀《政府工作報告》用時不足一個小時,較之以往大約1小時40分鐘的時長大幅縮短。內地媒體稱,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僅一萬多字—而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長達近兩萬字。而且,人們也敏銳地注意到李克強在讀這份工作報告時語速明顯快於往常。

但從現場的反映看,30次左右的掌聲表明人們對這份報告的認同。事實上,這份姍姍來遲的「壓縮版」報告從2019年12月開始醞釀,其間一改再改。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成功完成「保六」目標,但6.1%的年度經濟增速已經是二三十年來最低,而同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是令這份報告陷入「難產」的尷尬中。這實質上是一份跨度為一年半的《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在報告中大幅壓縮了常規性內容,而對中國如何應對疫情及走出「後疫情時代」的危局着墨最多,所有的「調整」幾乎都在圍繞疫情困局調整年度預期和政策手段。

在這份報告中,李克強判斷今年中國所處形勢比2019年更加嚴峻。一年前,李克強只是強調了中國發展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這次,李克強認為中國所面臨的除了「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還面臨內外部環境的困難局面:一,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二,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突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李克強在報告中大幅壓縮了常規性內容,而對中國如何應對疫情及走出「後疫情時代」的危局着墨最多。(資料圖片)

為此,李克強在這份報告中再度強調「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釋放清晰信號—北京將「犧牲」一年時間的經濟增長補缺今年的疫後恢復,讓政府花大力氣壓縮開支,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應用於大規模的投資熱潮和擴大內需。如果得當,這不僅能夠確保脫貧攻堅順利完成,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率先在全球疫情背景下觸底反彈,走出陰霾天。

在會議現場,李克強試圖鼓舞信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有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經濟基礎、巨大市場潛力,億萬人民勤勞智慧……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

不設GDP增長目標

外界對李克強的這份報告抱有某種程度的期待是必然的,但是現實地,從放棄GDP目標設定,到濃墨重彩的「六保」,人們讀到的信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紐約時報》的報道稱,作為排在習近平之後的黨內二號人物,李克強總理在華麗的人民大會堂向近3,000名戴着口罩的人大代表發表了講話。他承諾以限制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為目標,幫助減輕經濟下行的影響。

《德國之聲》和《華爾街日報》則對李克強絕口不提GDP增長目標異常在意,並表達了深深的悲觀情緒。德國之聲稱,李克強避而不談確切的經濟增長數字是史無前例的舉措,突顯中國經濟當前的不確定性。《華爾街日報》同樣認為,中國打破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傳統,沒有制定20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一非同尋常的舉動表明,在中國經歷了四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之後,政府領導人並不急於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這預示着愈發依賴中國作為增長引擎的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多痛苦。澳洲廣播公司(ABC)中文網引述專家觀點,認為今次不設定GDP目標是為了避免尷尬,因為設定負值會非常尷尬,而正值則可能達不到;該專家並抱怨李克強在供給端着墨太多,恰恰在最關鍵的需求端存在問題。

李克強在這份報告中再度強調「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資料圖片)

但有時候,暫時的退卻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是為了未來更強有力的反擊。從毛澤東打「游擊戰」,到鄧小平提倡退回到資本主義和實施「不均衡發展」,中共似乎向來深諳此道。

李克強的「方案」可能並不會令所有人滿意。從表面看,近年,中國經濟增長陷入困境,增速一落再落,從兩位數跌到一位數,從「保八」到「保六」,然後再從疫情前呼籲「六穩」避免系統性風險、應對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再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經濟增速失速墜落至負增長強調「六保」,北京應對似乎也是在一退再退。

但是,其內在的邏輯是,中國經濟增速一落再落的背後是產業結構在大踏步優化,在逐步擺脫粗放的高產出高污染發展道路。當然,在北京提出「經濟新常態」時,中國同時也要應對日益惡化的外部形勢,數不勝數的企業和勞動力為此付出了代價,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條路是早晚要走的,主動放棄一部份短期利益比未來被動應對失去主導要好。

赤字率目標3.6%以上

李克強並沒有在這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GDP增長目標,或許可以更好地輕裝上陣,而且在北京看來,「六保」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實現脫貧目標。上周五,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解釋,「有的人講『保』是被動的、防守的、消極的,實際不是。平常我們的速度跑得快一點,這是進取,往前走。當面對外部強烈衝擊時,能穩住陣腳、站穩腳跟、不後退甚至少後退,這本身就是積極的,在衝擊過後再往前走。」

事實上,為了穩住陣腳、保住企業這一基本盤,李克強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拋出諸多總額數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刺激計劃。當天,李克強宣布將中國年度財政赤字率上調到3.6%以上,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須知,這對中國來說是一次不小幅度的增長。受限於國際通例3%財政赤字紅線的限制,中國財政赤字率水準很少超過3%,2016年、2017年赤字率均為3%,2018年赤字率為2.6%,2019年提高到2.8%。同時,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也將同1萬億財政赤字共計2萬億「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此外,李克強還為「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宣布一系列稅費優惠減免、金融支持政策: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2021年3月底,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

「新基建」成為新一輪基建熱潮的主要特色。截至3月底,內地已經建成19.8萬個5G基站,預計今年內建設50萬個5G基站的目標可順利完成。(中新社)

同時,他還承諾由地方政府安排3.75萬億元重點支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而「撒錢」提振社會經濟的同時,各級政府被繼續要求「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本級支出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重新安排各類結餘和沉澱資金。他警告說,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所以說,李克強內閣雖然看似戰略收縮,但其「退保」策略又並不是完全收縮開支這一消極方式。其實,這種主動放棄GDP目標和有選擇的收縮和後退,讓中共擁有了更多的彈性和騰挪空間,在必要的情況下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例如香港國安立法等。

上文刊登於第21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25日)《後疫情時代 李克強透露北京有「進」有「退」》。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