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刊文: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隱性壁壘「在腦子裡」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中國經濟面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困難局面,民營經濟發展受阻、民營企業家對市場和未來缺乏信心,是中國政府和輿論近年來最關切的議題。為改變這種疲軟狀況,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年來密集出台各項政策,修復與民營經濟的關係,甚至在國家發改委成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官媒也屢屢發聲發表評論。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黨校機關刊物《學習時報》也發表文章,探討有關阻礙民企發展的「隱性壁壘」問題。《學習時報》在刊登於該報頭版的評論文章《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隱性壁壘」究竟在哪裡》一文中發問,為什麼民營企業發展的「隱性壁壘」長期破而不除?根本問題還是在人的心裡、頭腦裡、觀念裡,這才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隱藏得更深的隱性壁壘。

文章指,2013年11月,中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這樣一段話:「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總書記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消除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3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但是儘管中央如此強調、反覆強調,針對民營經濟的「隱性壁壘」仍然普遍存在,也長期性存在。

那麼,究竟什麼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隱性壁壘?《學習時報》引用有關方面負責人、專家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做了解讀。

文章認為,導致變化緩慢的原因是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待遇平等「四個平等」沒有做到;「玻璃門」、「旋轉門」、「捲簾門」三門未拆;政商關係「親而不清」、「清而不親」兩單不明;市場准入方面審而不批、許而不可等變相門檻;競爭中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招投標中與業務能力無關等等。

民營困境:儘管國家聲稱扶持,但民營企業僅在有限範圍內發展,在種種政策設限中努力求存,因為現在已非二十年前可讓私營企業野蠻生長的時代。﹙路透社﹚

文章說,「隱性壁壘存在於經營主體活動的多領域,伴隨民營企業成長的全過程。」今年以來,許多省份陸續出台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力度之大、範圍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幾乎無一例外都提到要「破除隱性壁壘」。很多地方還逐項列出了各種壁壘。在一片喊打聲中,有理由相信,民營企業發展中這隻看不見的「攔路虎」終有成為洩了氣的「皮球」的一天。

然而看不見、說得清的壁壘雖不易破,但是畢竟還有靶子,畢竟還有可以著力的地方。而看不見又說不出來的壁壘破起來就更難了。這樣的壁壘在哪裡呢?在人的心裡,在內心深處。

近年來,內地輿論就國企民企發展及地位有著多方討論。(資料圖片)

文章以不同所有制企業融資為例指出:兩個經營主體來貸款,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個叫國有企業,一個叫民營企業,從內心講,他更願意貸給國有企業,而內心的天平一傾斜,他就會羅列出很多貸給國企而不貸給民企的理由,儘管他完全認可國家發展民營企業的大政方針,理解促進和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制度、法律等等。但是,還是聽從了內心的安排。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從根本上說,還是自保。這樣的心理,不光是銀行貸款的人有,相關部門也有。為什麼會有隱性壁壘?為什麼隱性壁壘長期破而不除?根本問題還是在人的心裡、頭腦裡、觀念裡。而這,才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隱藏得更深的隱性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