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謠言止於大V」 內地平台實名制會否從網紅走向平民?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兩周前已在網上盛傳的「大V實名制」10月31日晚間正式落地。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一眾內地主流社交平台同天公佈了「前台實名制」的相關規定,網上輿論頓時炸開了鍋。其中,微博、微信、快手和小紅書等明確將首先對百萬以上粉絲量的自媒體帳號進行前台實名,後期再逐步下壓到粉絲量50萬以上的帳號。

在對粉絲數量劃線的基礎上,微博、抖音和知乎等還明確了帳號領域範圍,發佈時政、社會、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內容的帳號需進行實名認證,普通用戶及以個人日常生活分享為主的帳號不在實名範圍。

微博將於近期引導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填寫實名信息,後續將逐步擴大到相關領域5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資料圖片)

長期以「來去之間」網名活躍在社交平台的微博CEO王高飛,其個人首頁目前已出現「自媒體前台實名(測試)」一欄,裡面顯示了他的真實姓名,職業資訊一欄則為「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人員」, 似乎是在這波實名大潮中身先士卒。

為何向大V開刀?

大V通常指在社交平台上十分活躍、又有著大量粉絲的「公眾人物」。這些人物往往在一些公共事件上會成為意見領袖,一定程度上影響輿論風向。

隨著中國網絡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媒體競爭加劇,一些大V為了進一步吸引粉絲維持熱度,透過蹭熱度、標題黨、帶偏節奏等較極端的方式博取眼球,對資訊真假不加辨別,最終淪為了「謠言推手」。

微信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近期將首先引導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帳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資料圖片)

資深媒體人、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7月11日在個人微博發文呼籲,百萬粉絲以上的大V應採取實名制。

胡錫進這則貼文沒有說明動機和起因。但就在同天,鄭州發生一起「懸賞千萬元尋狗」事件,由於高額的懸賞金和大V的轉發,獲得大量關注,結果卻發現尋狗資訊是虛構的。而這則假資訊的幕後推手,正是一名萌寵領域公益的大V,他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轉發了這則資訊,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胡錫進發文隔日,官媒《北京日報》就以「尋狗」事件為例,發表題為《大V往往成為謠言擴散的中轉站和放大器》的評論文章指出,在多起引發輿論關注的謠言中,都能看到「謠言產生—大V轉發—形成輿情—一地雞毛」的傳播鏈條。

胡錫進在內地網絡輿論中享有較多的「言論自由」(VCG)

文章說,作為網上意見領袖,大V所發內容明顯具有了某種公共傳播屬性,但現實卻是很多大V都是蹭熱點、帶節奏的高手,甚至還刻意添油加醋、迎合情緒。文章痛斥,「這樣的大V已成為輿論場中的公害」。

公安部今年7月公佈了一批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的案例中,多則涉及網絡大V為了「漲粉」而炮製聳動新聞、散佈謠言。

其中,河南一名粉絲量近百萬的博主今年5月在雲南瑞麗透過短影片平台直播時,編造發佈「河南女網紅赴緬北示愛被滯留」、「人在緬甸回不去國內」等謠言資訊。

吉林一名博主同月透過編造發佈「女婿因家庭矛盾將妻子一家三口滅門」、「男子上訪回來殺死村官全家六口」等謠言資訊,累計漲粉10多萬。

B站社區首批將引導粉絲量在100萬以上的自媒體帳號進行前台實名操作。(資料圖片)

北京互聯網法院今年8月發佈近五年涉網絡暴力案件審理情況報告指出,網絡大V作為發言者影響力越大,一旦言論失當可能造成的損害後果將越嚴重。相較於普通民眾,大V應當負有更高的注意義務,應更審慎使用其影響力。

除了不實資訊的傳播,一些時政、財經金融領域的大V近年流行的「小作文」,也引起了中國官方的注意。這些小作文往往包含小道消息和主觀臆測,甚至虛構資訊,在市場中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抖音粉絲數量達到50萬且發布涉及時政、社會、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內容的「自媒體」帳號需授權平台在帳號主頁展示通過認證的實名信息。(視覺中國)

今年6月14日,一條關於浙江省直屬國有企業財通證券的「政策路演紀要」股市小作文在網上熱傳。文中稱,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討論多項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巨額特別國債、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將迎來政策支持。

該消息在微博、微信公號等多個平台被大V們轉發後快速發酵,股市反應立竿見影。其中工業母機概念股瀋陽機床盤中一度直線拉出漲停,華中數控等個股也紛紛跟漲。

然而這則影響市場起伏的小作文卻是無中生有,財通證券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澄清,根本沒有上述消息。

中國官媒《證券日報》今年8月18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市場上出現的「小作文」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利益,一旦廣泛傳播對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很大,可能會引發市場波動以及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呼籲須嚴查嚴打。

小紅書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在50萬以上的「自媒體」帳號進行前台實名信息展示。(Getty Images)

大V前台實名的下一步?

中國從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網絡安全法》,拉開了各大平台實施網絡後台實名制的序幕,當時在網上引發不小爭議。

六年後,中國的實名制要求從後台走向前台,網上的爭論也持續發酵。支持者認為,大V有必要向社會展示真實身份,承擔起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保障公眾知情權,遏制謠言傳播 。

首先提出「前台實名」的胡錫進10月16日得知實名制將落實之際發文說,時政、財經和娛樂領域是非最多,對社會的牽動力也都比較大,大V發言帶節奏,理應讓公眾瞭解他們的真實身份。

2022年9月,網信辦曾稱,整治微博等多個平台超過8萬條謠言。(視覺中國)

澳洲廣播公司(ABC)中文網引述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及亞洲研究學高級講師王盼說法,指對政府而言,資訊更加真實、透明化,對管理虛假資訊會有所説明。

但不少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前台實名會對個人隱私造成侵犯,給大V們帶來安全風險,也會限制言論表達。

有550萬粉絲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在微博發帖說,他堅決捍衛選擇匿名的權利,「這恰恰是來自於我常年被網暴的經歷」。嚴鋒認為,實名會減少一些網暴,但又會增加和強化新的網暴,還會大大減少自由的表達。

王盼也說,前台實名制主要加大了人們對自我言論的審查,對言論自由、聲音多樣化帶來負面影響。

習近平曾表示,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台。(路透社)

《南方都市報》引述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宏認為,實名制可能會傷及言論自由,網絡上的意見推進了許多公共事件的解決,是公眾表達意見的重要公共場域。趙宏表示,任何人都會忌憚一旦實名制後,自己說的話被錄到懲罰的圈子裡。

這正是許多網民的心頭之憂。不少網民質疑,前台實名制不會止步於某幾個領域的大V,「一旦開了這個口子」 ,「誰知道會不會要求所有人前台實名?」

回想微博、微信等平台去年4月公開了部分大V的IP位址後,最終擴展到普通用戶,這個擔憂不無道理。而且公開IP位址原是為淨化網絡空間,結果卻助長了「地圖炮」的聲勢,評論出現大量以地域為名的相互攻擊,效果適得其反。

但前台實名制已經箭在弦上,它是否能更有效地維護網絡環境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它是否對整個社媒平台產生寒蟬效應,估計很快就能判斷。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