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常失眠發惡夢易患柏金遜?英研究調查7年解答 2步驟自我檢測

撰文:NOW健康
出版:更新:

常做惡夢,這會罹患柏金遜症的前兆?

英國1項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較難入睡的年長者,幾年後柏金遜症發病機率是其他人的2倍。

相關文章:柏金遜症|無表情行碎步10大柏金遜警號 延誤治療沖涼換衫都唔掂👇👇👇

+6

外國研究分析近4千人 揭柏金遜症患者共通點

醫學權威期刊《刺針》(Lancet)旗下期刊《e臨床醫學》最近刊登1篇研究論文,負責人為英國伯明翰大學人類大腦健康中心博士歐泰庫(Abidemi Otaiku),研究團隊分析3800多名、67歲以上未罹患柏金遜症的美國男性的睡眠品質問卷調查資料,並針對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的人進行追蹤調查,期間長達7年。

在研究期間,91人罹患柏金遜症,分析後發現,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較難入睡者,後續柏金遜症發病的機率是其他人的2倍。若只看研究前5年,罹病風險提高到3倍多。值得注意是,患者在出現顫抖、僵硬和遲緩等典型症狀之前的好幾年,就常做惡夢。

這項研究證實,做夢內容可能與大腦功能之間的相關性,不過,歐泰庫博士表示,在368名經常做惡夢的長者中,只有16人確診柏金遜症,比率相當低,常做惡夢的人不需過於擔心。

相關文章:柏金遜症|中醫2方法減緩腦部慢性退化 1食療助減少抖動活化腦部👇👇👇

+5

想確認自身是否罹患柏金遜症?民眾可照2步驟自我檢測

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柏金遜症患者已有7萬多人,罹病人數排名第2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是因為大腦黑質組織當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的分泌量不足,因為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一旦分泌量不足,就易引起運動功能障礙。

柏金遜症是1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院內統計,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8歲。典型3種表現為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臨床顯示,「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者未來罹患柏金遜症或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機率較高,且早在柏金遜症動作症狀發生的5至10年,就先出現睡眠障礙,因此,被視為早期前驅症狀。

相關文章:【補腦食物】食花生增強記憶 8大食物藍莓南瓜籽失魂魚剋星👇👇👇

+4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表示,民眾可按2步驟自行檢測是否有初期柏金遜症狀,首先將右手伸直,食指與大拇指輕觸25下;步驟2,將左手伸直,食指與大拇指輕觸25下。如果發現,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是開合大小改變,就應該建議至神經內科門診就診。

延伸閱讀:

長者有動作障礙要當心!婦手抖站不穩 檢出帕金森氏症

糖尿病患者吃什麼好?5種低GI食物 吃了幫你控制血糖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