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頭號殺手肺癌早期無徵狀難察覺 定期身體檢查有助預防及治療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根據最新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作為香港癌症頭號殺手的肺癌每年新症接近六千宗,死亡人數超過四千人。肺癌早期可以毫無徵狀,難以察覺,到發現時大多經已比較晚期。然而,隨著醫療科技愈趨進步,被視為沈默的殺手的肺癌並非無藥可治,除了傳統手術、化療外,微創手術、高效標靶藥亦為肺癌病人帶來新希望,本文邀請到心胸肺外科專科薛高勇醫生為我們詳解肺癌的治療方法,以及特定的身體檢查項目以預防肺癌。

肺癌早期無先兆難發現 出現徵狀已是晚期

薛醫生指出,肺癌之所以一直位居癌症頭號殺手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早期肺癌是毫無徵狀,因為肺部沒有痛楚神經,長出腫瘤也不會有特別感覺,最為普遍的肺部X光片下,因有太多限制和死角,導致難以透過X光片發現肺癌腫瘤,直到腫瘤影響到周圍的肺組織,出現徵狀時大都已經為晚期。

因有太多限制和死角,導致無法透過X光發現肺癌腫瘤,直到出現徵狀時大都已經為晚期。

肺癌成因不止吸煙 高危因素有哪些?

除了吸煙外,肺癌成因還有很多,即使不吸煙,長期吸入二手煙亦會增加患肺癌的機會,此外,因工作關係需經常接觸油煙或化學物品,比如說於廚房工作長期吸入大量油煙,還有肺癌家族病史等,也會增加患肺癌風險。

肺癌治療方法多 微創肺癌手術將創傷降至最低

治療肺癌的方法有很多,薛醫生提及,除了化療,藥物發展亦持續進步,新型的標靶藥、免疫療法等都能有效抑制癌細胞。

微創手術的出現更是提升了治療肺癌的成效,微創肺癌手術是針對早期肺癌的治療方式,當中肺部組織一旦切除就不會再生,病人亦會永久失去部份肺功能,醫生會因應不同情況用微創手術,將切除腫瘤範圍控制至最低,為病人保留更多肺功能。薛醫生指,大部分微創手術後的病人約住院3至4日就可以出院,2星期後已可做運動,及早回復至正常生活。

薛醫生指,大部分微創手術後的病人約住院3至4日就可以出院,2星期後已可做運動,及早回復至正常生活。(圖片: Shutterstock)

薛醫生續指,手術後,病人亦要注意小心處理傷口,定時清潔,避免傷口感染,另外,切除肺葉後,肺功能或會受影響,最好保持運動習慣,以提升心肺功能。

問及會否有復發風險,薛醫生表示,肺癌患者即使康復,其復發率也頗高,2期、3期的肺癌康復者在5年內復發率超過一半,所以做完手術後,病人都會接受輔助治療,以往只有化療選擇,成效不大,隨著科技愈趨成熟,藥物發展亦與日俱進,近期有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手術後接受三年EGFR標靶藥物輔助治療的情況下,除了預防腦轉移的成效顯著,接近八成病人沒有復發。另外,亦有研究針對新式的「三文治」治療方案,意即在手術前、後加上藥物治療,初步結果發現復發率和存活率亦有顯著治療成效。

怎樣預防肺癌?定期身體檢查有幫助嗎?

由於早期肺癌是毫無徵狀的,亦難以透過X光發現肺癌腫瘤,要預防肺癌,除了眾所周知的做運動、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外,薛醫生指大眾,尤其是高危族群的人士,如吸煙者、經常吸入油煙人士、有癌症家族病史,可以選擇每兩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以檢測肺部裡有沒有腫瘤,及早發現和治療以降低死亡率。

心胸肺外科專科: 薛高勇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