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刊文質疑鄱陽湖樞紐工程起大壩 稱對生態造成巨大影響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效果圖。(效果圖)

昨日(29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刊文對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提出質疑,批評工程將對生態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並呼籲有關部門積極尋求無壩(閘)替代方案,解決鄱陽湖枯水期所面臨的問題。文章針對江西省水利廳23日在官網發佈的「鄱陽湖水利樞紐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信息公示」作出回應,表示WWF對此高度關注和關切。文章稱,鄱陽湖在全球生態格局中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地位,阻隔江湖聯繫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將對生態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近年來由於長江中上游與鄱陽湖流域內水利和基礎設施建設、氣候變化影響以及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挖砂、過度捕撈、水資源過度利用),鄱陽湖出現了極端的水位和局部水環境問題。為應對鄱陽湖及其周邊區域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有關部門提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計劃在鄱陽湖湖口建閘,唯工程一直受到多方質疑,至今仍未落實。

鄱建辦:工程對生態環境保護利大於弊

據澎湃新聞報道引述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鄱建辦)28日受訪時表示,該工程已進行多方面的調整,使其對生態環境保護利大於弊,其產生的次生影響通過科學合理的調度可以降低和減免。鄱建辦還稱,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不會對長江中下游省(市)產生不利影響,相關省市對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理解與原則支持的。

鄱建辦也提及在建閘後,水位高,水面大,水深增加,會增加江豚棲息空間;同樣道理,建閘後適當抬高湖水位,魚類增多,也有利於江豚覓食。不過,鄱建辦也承認工程阻隔會對江豚自由游泳產生影響。鄱建辦稱會與江豚專家密切配合,通過設置大孔閘來解決阻隔影響,並為江豚設置了4孔60米寬的大閘,讓江豚通過。

對於鄱建辦的說法,WWF的文章稱,工程擬建的魚類洄游通道、豚類遷移通道建設方案在國內並無十分成功的先例,無法確保消除巨大的生態風險;對濕地而言,自由連通的江湖關係遠比人為控制的水位線更重要,水文波動帶來的生境異質性和食物豐富度是鳥類多樣性的基本保障。

鄱陽湖現時進入低水位期,有大船在湖中擱淺。(新華社)

工程建設絕非緩解壓力唯一方案

​WWF的文章提到,鄱陽湖枯水是新的江湖關係、加劇的人類活動、全球氣候變化等多重壓力下複雜的社會和科學問題。工程建設方案應該是緩解各種壓力的方案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方案,「現有的科技手段、資金投入、人力資源、政策保障完全可以用創新的方式解決現有的環境與發展的雙重壓力。」

文章結尾呼籲有關決策部門能從生態文明發展的觀念,從長江大保護的高度,從鄱陽湖生態地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出發,放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方案,避免擬建工程給鄱陽湖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帶來的生態、社會和經濟負面影響。並強調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要行動起來,積極尋求無壩(閘)替代方案解決鄱陽湖枯水期所面臨的問題。

WWF曾在2014年刊文反對工程

在2014年7月23日,WWF也曾公開刊文表示對工程持擔憂和反對立場,並列舉該工程或產生的多項生態影響。當時,WWF在文中警告:「鑑於國際社會對該問題的高度關注,若決策不當,將使得鄱陽湖面臨的生態風險演變成為包括多個國際公約、雙邊協定中的大國責任與義務的聲譽影響和外交風險,存在著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