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力量」促使品牌澄清道歉 香港風波中的內地民意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香港示威浪潮愈演愈烈,兩個月以來未見止息,影響所及上至中美大國角力,下至家庭政見糾紛,深入生活各層面。最近這一場大風暴席捲商界和演藝界,有藝人要公開表態或澄清立場,有大企業向公眾致歉,他們再無法置身事外,一如既往般保持沉默,悶聲發大財。即使是內地藝人和在華外企,若然「不小心」間接沾上了爭議,都必須立刻啟動應急機制,以期避免陷入公關災難。多名內地藝人近兩星期以來,紛紛與海外奢侈品品牌解約,原因是相關企業就中國領土主權事宜表述「不合格」。例如內地紅星張藝興(Lay) ,他是韓國人氣男團EXO成員,不過已於上周二(8月13日)宣布,與韓國三星(Samsung)手機品牌解約,理由是三星官網存在「國家地區定義不清」的情況,「模糊中國領土主權完整」。

宣布解約前,張藝興是三星手機亞洲區品牌代言人。(廣告宣傳圖片)

主權表述準則比以往嚴厲

迄今為止,三星官網各大版本均以「訪問你的地點」作分類,其下分為不同「地點」和「語言」,「中國」對應「中文」,「香港」對應「繁體中文」,「台灣」對應「繁體中文」。如果以內地當局最高準則而言,三地並列已屬不當,並且應以「中國香港」取代「香港」,以「中國台灣」取代「台灣」。另據內媒報道,三星手機的簡體版顯示台北歸屬中國台灣,但韓版則顯示屬於台灣。

這類字眼爭執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外企一向都有就此小心留意,充其量在灰色地帶遊走,例如設計不同版本,內地簡體版按官方要求表述,其他版本則稍作修改了事。一般情況下,內地機關大多睜一眼閉一眼,監管門檻不會太高,然而到了政治氣氛緊張之時,不單當局會收緊尺度,內地消費者亦會更加關注品牌取態,商家和藝人都不得不遵行更嚴格的標準。

「Country」一字可解作「國家」,也可解作「地區」,外商一旦對當前局勢不夠敏感,沿用過去較寬鬆標準,或明或暗將香港與中國並列為「country」,就有機會陷入公關危機。知名品牌Versace、Coach和Swarovski等等最近均觸犯同一禁忌,致使代言人楊冪、劉雯和江疏影以涉嫌「分裂祖國」為由,寧願冒上賠償巨額違約金的財政風險,也要表明政治立場,第一時間與之「割席」解約。

內地網民的矛頭主要指向相關企業,其實並未波及藝人,不過品牌代言人和經理人公司已迅速衡量得失,按民意行事,避免捲入政治漩渦。有趣的是,上述品牌的有爭議做法行之已久,可說是一直相安無事,此時此刻引爆輿論風波,企業被要求糾正錯誤,當中呈現出中國官民輿論的「有機互動」,以及中國無人可比的內政外交資源:14億消費者。

Swarovski為官網列香港作「國家」發聲明道歉。(視覺中國)

「限韓令」背後有龐大民情支持

承上所述,Swarovski目前已在官方微博公開道歉,並透露轄下在全球有上千個網站,目前他們亦正在逐一排查,承諾全力在最短時間內糾正錯誤。Swarovski又表示,其品牌從來都是堅決維護中國主權同領土完整,初心從未改變過。

雖然如此,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制日報》直言「不收貨」:「不尊重中國主權問題事關法律,並不是一個道歉就可以了結的問題。」

《法制日報》指出,全國人大今年3月通過《外商投資法》,訂明外國投資者在華「應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不得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否則須負上法律責任,而官方亦會以「信用信息系統」記錄在案。該報又警告,雖然《外商投資法》於明年1月1日生效,監管部門仍可按現行《外資企業法》,追究涉事企業,使其依法接受相應的處罰。

過去商家們只要「幡然醒悟」,官方通常都會容許其「改過自新」,但這次官媒明言不一定道歉糾正就能息事寧人,嚴厲態度絕非尋常,大概一則為官方判斷內地民情一致,提供足夠政治能量,足以對外企窮追猛打而不招反感,二則自發民情洶湧,對香港事態有強烈看法,不只是企業和藝人,連帶官方也需要以行動回應這種情緒。

韓國樂天免税店成為「限韓令」抵制對象之一。(視覺中國)

實則14億消費者一向是中國的外交利器,這次不過是轉而用於內部事務。2016年,韓國從美國引入薩德反導彈系統,北京認為此舉影響自身戰略安全利益,大舉反制。儘管官方從未承認過有「限韓令」,各級機關「自發」多路進擊,數以億計中國消費者隨即響應,韓劇、韓星、韓國免稅店、韓國化妝品無一倖免,樂天百貨更被迫撤出中國市場。

必須指出的是,假如沒有龐大堅實的民情支持,不論官方如何引導和鼓勵,同樣難以動員14億消費者的力量,促使企業遵守中國準則。至於是次香港示威風潮,涉事奢侈品品牌要根據現實利益,選擇是不是還要在內地市場做生意,當中不只是中國政府的因素,因為如果外商們拒絕「改過自新」,內地消費者亦不會善罷甘休。

與此同時,中共當局除了要回應民情,對於「消費者力量」要走到何種地步,官方亦小心防止局面失控。以「限韓令」為例,雖然鬧得風風火火,情況並未有發展到2012年反日示威的地步,引發外界疑慮。當時鮮有遊行的中國民眾大批走上街頭,部份示威者更衝擊打着日本品牌旗號的店舖,砸毀日本車,就釣魚島主權爭議宣洩憤慨之情,後來官方花了相當功夫才平息事態。

至於在另一個極端,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官媒鋪天蓋地解釋美國如何「理虧」,不過除了企業減少進口美國石油和大豆,廣大中國消費者暫時按兵不動,更談不上再有大批群眾走上街頭,譴責華府「貿易霸凌主義」。大概一經權衡利害,當局判斷如以對付日韓的手法對付美國,受報復的成本和風險都大幅提高,故此不便於輕舉妄動。

8月13日,香港機場有內地人被懷疑身份,遭示威者用索帶綁手。(曾梓洋攝)

「輸出抗爭」將招致北京干預

總而言之,動用「消費者力量」是雙向過程,當中既有可觀真實的民意,也有官方屬意的維穩框架,而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內部事務」。對香港以至台灣民眾而言,現實是就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之類大原則問題,內地民意與中共當局並無二致,大多支持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認為反修例示威經已過火,甚至帶有「顏色革命」影子,因此香港警隊應該使用更高武力止暴制亂。

多數內地民眾不支持香港示威者,遑論贊同激進行為,這就是「殘酷」事實;示威者大可以拋掉「輸出抗爭」的迷思,放下尋求內地民眾支援的念頭。不過這事實也有不太「殘酷」的一面,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即透露箇中玄機:「『一國兩制』給了香港高度自治權,同時它對內地社會也提供了一層保護。說句不好聽的,香港無論怎麼亂,亂的都是香港本身,亂不到中國內地去。在香港亂的時候,內地一座座城市將蒸蒸日上。」

「一國兩制」之下,內地社會實行另一套新聞、網絡和社會管理制度,與香港大相逕庭,按胡錫進講法是「提供了一層保護」,事實也是香港示威浪潮無法越過深圳河以北,動搖內地管治機制。另外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亦曾點明:「97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

武警深圳體育館演練畫面日前曝光。(網上圖片)

根據鄧小平這番話,北京容得下香港「鬧中共」的自由,但假若自恃賦予言論自由的地方體制,轉化為反對內地體制的橋頭堡,那就是中央政府必須出手干預的情況了。換言之香港問題留在香港一隅,北京會少一個介入事態的理由,相反如果北上深廣爭相響應香港示威,大批民眾走上街頭,屆時北京一定會親手「止暴制亂」,香港亦會首當其衝。

坦白講不少內地網民都情願解放軍盡快出動,反而是官方止於發布軍方演練片段,暫時仍強調信任香港政府和警方。正如「消費者外交」所示,即使官民立場一致,手段選擇也有不同考量,但是沒有人能否定,北京有朝一日可能「順應」民意,決定以雷霆萬鈞之勢終結亂象。畢竟鄧小平也曾講過:「干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要干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只有發生動亂、大動亂,駐軍才會出動。但是總得干預嘛!」

還要留意的是,胡錫進提到出兵的「政治成本」巨大,因此若果要出撒手鐧,一是香港「愛國力量」被大清洗,「要向內地逃難了」,二是出現人道主義災難,「不同派系相互大規模仇殺」,三是「極端分子搞起武裝暴亂」,成功控制香港的中樞機構,接近建立政權。由此可見,「輸出抗爭」只是北京干預的條件之一,香港風波仍是危機四伏,難保不會出現不測事態。

上文刊載於第17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9日)《「消費者力量」促使品牌澄清道歉 香港風波中的內地民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