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十萬人上街要求内塔尼亞胡下台 總理拒絕下台已成協議障礙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以色列時報》消息,當地時間3月31日,以色列全國多座城市爆發抗議示威,數萬名示威者要求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下台、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並呼籲以色列政府盡快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協議,以釋放被扣押的以色列人。示威者痛斥內塔尼亞胡,指責他在不斷地破壞協議,已經成為協議的障礙。

報道稱,這是自去年10月7日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抗議活動。示威者計劃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議會外舉行為期四天的抗議和集會,特拉維夫、海法、貝爾謝巴、凱撒里亞等多座以色列城市也在3月31日發生抗議活動。抗議組織者宣稱有超過10萬人參與示威,以色列媒體報道的人數則為數萬人。

圖爲2024年3月31日,以色列耶路撒冷,無人機拍攝的鳥瞰圖,反政府抗議者上街抗議。(Reuters)

示威者要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其領導的政府下台,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並呼籲以色列政府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協議,釋放被扣押的約130名以色列人。一些被扣押人員的家屬稱,內塔尼亞胡已經成為「達成協議的障礙」。

以色列居民Einav Zangauker在抗議集會上發表講話稱,「內塔尼亞胡總理,你在10月7日拋棄了我們的家人,在176天裏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是因為你在不斷地破壞協議,我們已經意識到你是協議的障礙,你是阻礙我們的家人回家的人。」

Zangauker的兒子目前被哈馬斯扣押在加沙地帶,她聲稱,示威者將找到取代內塔尼亞胡的合適人選,「我們認為這是達成協議的最快方式……我們將舉行示威,要求你下台。」

圖爲2024年3月31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反政府示威者上街游行。(Reuters)

以色列反對黨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3月31日也向示威者發表講話,他指責內塔尼亞胡只關心留任和討好執政聯盟成員,不在乎受戰爭影響的以色列人。拉皮德和示威者要求內塔尼亞胡下台,並舉行議會選舉。

「本周,他們在戰爭期間讓以色列議會休會。預備役軍人沒有休息的機會,人質得不到喘息的機會。但他們對此不感興趣,今天以色列政府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拉皮德在講話中說,「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們也不必這樣做。我們有一種工具可以改變現實,那就是選舉。」

《以色列時報》稱,儘管反對黨和執政聯盟都表示反對,以色列議會上周仍宣布將休會六周,在4月7日至5月19日期間休會。

抗議活動組織者之一Moshe Radman表示:「我們希望舉行選舉,因為我們認為內塔尼亞胡政府不能代表以色列公眾。其次,我們認為人質還在那裏,現在不是議會休會的好時機。」拉德曼稱,內塔尼亞胡只關心自己的政治前途,選舉是解決困境的唯一途徑。

部份地區的抗議活動一度升級為示威者與以色列警察的衝突。報道稱,特拉維夫警方逮捕了十幾名示威者,並部署了高壓水槍驅散抗議人群。在耶路撒冷,大約200名抗議者衝破警方的路障,在距離總理官邸約100米處舉行示威。凱撒里亞警方也拘捕了幾名示威者。

但面對以色列街頭的抗議活動,內塔尼亞胡拒絕下台。當地時間3月31日晚間,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舉行新聞發佈會,他堅稱,以色列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營救被扣押人員,「我理解人們的絕望和想要救回人質的願望,我完全支持這種願望。」

內塔尼亞胡聲稱,以色列代表團在停火談判中表現出了「靈活性」,但以色列不會輕易接受哈馬斯提出的條件。他還告訴以色列媒體,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準備好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開展地面行動,以色列將結合軍事壓力和談判的靈活性來推動被扣押人員獲釋。

抗議活動爆發之際,內塔尼亞胡政府正深陷兵役問題引發的政治矛盾。隨着加沙地帶的衝突愈演愈烈,以色列國內享有兵役豁免的極端正統派面臨着從當地時間4月1日起被徵召入伍的可能性。但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依賴極端正統派支持,他要求最高法院推遲制定新徵兵政策的期限。

英國《衛報》稱,兵役問題導致以色列執政聯盟內部產生分歧,執政聯盟內部的世俗黨派和部份反對派議員要求極端正統派承擔更多兵役義務。如果分歧導致極端正統派離開政府,以色列將被迫舉行新的選舉,而內塔尼亞胡在民意調查中大幅落後於以色列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Benny Gantz)。

圖爲2024年3月31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反政府抗議者要求以色列兵役平等。(Reuters)

加沙地帶持續近六個月的衝突已造成十多萬人傷亡。加沙衛生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對加沙的襲擊已經造成至少3278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5298人受傷。以色列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以方約1200人死亡。

埃及媒體近日援引消息人士稱,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談判可能在當地時間3月31日恢復,以色列將派出代表團前往埃及首都開羅。但一名哈馬斯官員告訴路透社,哈馬斯尚未決定是否要派出代表團,將首先等待埃及調解人與以色列代表團的談判結果。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