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對朝石油禁運 恐怕徒勞無功
朝鮮半島局勢近日迅速惡化。朝鮮7月兩度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覆蓋美國西海岸,9月3日又宣布成功試爆氫彈,建立起對美國的核威脅。國際社會又走到應對朝鮮「邊緣政策」的十字路口,美、日、韓均主張透過更嚴厲制裁抑制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發展核武的野心。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先是在Twitter宣稱「與朝鮮有貿易的國家,美國將同他們斷絕貿易往來」,後又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朝採取包括石油禁運內的一系列強硬措施。聯合國歷來發出一系列針對朝鮮發展核武的制裁措施,但朝鮮核技術不退反進,石油禁運被視為嚇阻金正恩的最後制裁手段,但是否真能令制裁擺脫「無牙老虎」的形象呢?
朝鮮仰賴石油進口,每年需入口85萬噸原油。作為朝鮮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供給其八成需求,俄羅斯、伊朗等國亦有貢獻。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上周向韓國總統文在寅表明反對石油禁運。由於俄國在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安理會通過制裁的可能性驟減。美國或可尋求中國與中國達成雙邊協議,要求中國實施禁運,但是,中國過往對石油禁運態度消極。事實上,石油禁運能否衝擊朝鮮核計劃亦值得商榷。
推動禁運 中國意願成疑
長期以來,中國在朝鮮問題上面臨多方面壓力。一方面擔心強烈制裁衝擊到平壤政權的穩定,為中國帶來難民問題的同時,還使得美韓乘虛而入;另一方面,伴隨朝鮮連番挑釁和成熟的核技術,中國也擔憂近在眼前的核威脅和東北亞核擴散的危機。
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後,多次以貿易問題威脅中國,要求中國加強對朝制裁。特朗普威脅對朝動武也有敲山震虎的意味。習近平不僅在公開場合表態 「絕不允許朝鮮半島生戰、生亂」,更多次通過電話向特朗普表達立場。
中國一貫堅持以聯合國安理會和六方會談為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平台。今年,中國執行安理會決議,相繼凍結朝鮮煤礦和海產品進口,中斷其一半外匯收入。在俄羅斯反對的情況下,單方面對朝制裁不符合中國的既定外交政策,更可能令中俄關係受影響。
木已成舟 制裁難堪大用
即使制裁通過,又能對朝鮮產生多大衝擊? 美國鸚鵡螺研究所(Nautilius Institute)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朝鮮有足夠能力熬過石油禁運。報告分析了朝鮮10年來原油的進口和使用數據,發現即使中國減半原油出口,朝鮮的原油使用量只不過是跌到2010年的水平,大可通過資源調配的方式,維持國防和核武發展的能源需要。朝鮮也可以將原本出口的煤礦轉換為能源,填補石油缺口。
據估算,朝鮮當下的原油儲備足夠三個月的民用需要,朝鮮人民軍更準備了足以支持一年戰爭的原油儲備,這一時間甚至長於臨近的中韓兩國。當制裁發生時,朝鮮可以削減佔日常用量32.8%的交通用油,18.8% 的工業用油,以及6%的生活能源需求。固然,朝鮮人民需要步行上下班,更可能需要面臨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連續不斷的黑暗。但是,朝鮮國內的農業不至於停擺,軍用能源更可以一絲不減維持供應。
1990年代,隨着「金主」蘇聯解體,朝鮮經歷了長達數年的大饑荒,但朝鮮核計劃在那個「苦難行軍」時刻啟動。朝鮮核武很大程度上立足於建國領袖金日成提出的「主體思想」,是平壤當局實現「強國夢」的基礎。正如普京所言:朝鮮人即使吃草都會堅持核武,如今又怎會功虧一簣。
現實使然 美國需做決斷
面對來自朝鮮的直接威脅,特朗普威脅以中斷貿易來迫使其他國家切斷與朝鮮的交往,矛頭直指中國。觀察家普遍質疑這種做法的可行性。CNN分析,切斷中美貿易的代價將是全美300萬人失業、物價上升5-10%,經濟出現3%負增長,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更甚於10年前的金融危機,帶來 「朝核未解決 經濟先癱瘓」的政治災難。
特朗普以「前所未見的怒火與武力」威脅朝鮮,結果反被朝鮮嘲笑。不僅日、韓等盟友對特朗普信任驟減,朝鮮都似乎看出他色厲內荏的本質。國際政治並非過家家遊戲,寄託於不切實際的威脅,不僅半島和平難以達成,美國的國際信譽更可能一鋪清袋。特朗普或需化堵為疏,承認朝鮮擁核的現實,理性看待朝鮮政權。如此,才有可能阻止核擴散,並化解周邊國家的安全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