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巴勒斯坦救濟工程處涉恐怖襲擊 專家:難以「清理門戶」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自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僱員被指參與恐怖襲擊後,美國等國家紛紛暫停金援。專家指出,以色列公開指控工程處的時機,顯示它的目的可能是想轉移壓力和注意力,而各國要求工程處徹底「清理門戶」遏阻恐怖組織滲透,不僅不切實際還很難永續推行。

1月26日,近東救濟工程處宣布解僱數名僱員和對他們展開調查,因為以色列指控他們參與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突襲。同日,海牙國際法院(ICJ)就南非起訴以色列「種族滅絕」一案發布臨時措施,要以色列立即採取行動,防止加沙人遭種族滅絕,同時為向加沙輸送救援物資提供便利。

在以色列曝光工程處涉恐醜聞之前,國際社會對以軍過度報復加沙巴勒斯坦人已愈發不滿。美國要通過「兩國方案」來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也遭以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強硬拒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李偉建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就因工程處近3萬名僱員中出現了12名涉恐人士,以色列就將整個組織定調成反以色列機構須停止運作,忽視成千上萬急需救援的難民,顯示出涉恐指控只是個由頭,轉移因拒絕『兩國方案』和過度炮襲加沙引發政治壓力才是以色列的主要目的。」

李偉建補充稱:「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之後成立的以色列而言,南非『種族滅絕』的控訴會讓以色列非常敏感、震動和惱火。所以,內塔尼亞胡政府才會選在此時不斷放大工程處的錯處,以轉移外界對國際法院裁決的注意力。」

以巴衝突:圖為2024年1月3日,巴人救援人員在加沙中部邁加齊難民營(Maghazi)一個空襲現場工作。(Reuters)

斷金援出於政治決定 有關各國並不違法

以色列的指控曝光後,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和德國等10多個主要捐助國宣布暫停出資。這使工程處出現了逾4.4億美元(約34.3億港元)的資金缺口,約佔全年預算一半。

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問題特別報告員阿爾巴內塞(Francesca Albanese)在社交媒體平台X發文警告,各國暫停金援的決定,是在「公然藐視」國際法院要求向加沙提供有效人道援助的命令。

不過,美國賴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中東研究員諾曼(Kelsey Norman)告訴《聯合早報》,資金援助並非是強制性措施,捐助國決定是否支持一個援助組織,往往是基於政治決定,因此斷供並不違法。但這也是個非常不明智且有害的決定,因為工程處的援助對象都是處在極端困境的巴勒斯坦人。

為了避免沒有戰略財政儲備的工程處在2月底關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多次呼籲各國恢復金援,並責令聯合國內部監督事務廳徹查工程處涉恐指控,以及成立由法國前外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領導的獨立小組來評估工程處的中立性。

但哈馬斯統治加沙超過15年,已深深融入當地社會,要與它劃清界限並不容易。

彭博社專欄作家錢皮恩(Marc Champion)在一篇評論中指出,在工程處2022年記錄的2萬7756名僱員中,除了213人外,其餘全是巴勒斯坦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控訴工程處有約10%僱員與哈馬斯等恐怖組織有聯繫,半數僱員的近親與恐怖組織有關,便不足為奇了。」

錢皮恩認為,儘管工程處承諾徹底「清理門戶」,但眼下地區局勢動盪,尚不清楚工程處該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從長遠來看,要想在龐大的隊伍中篩查恐怖分子,更是難上加難。

以巴衝突:聯合國國際法院(ICJ)2024年1月26日就南非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案作出裁決。圖為當天在法院門外高舉巴勒斯坦旗的示威者。(Reuters)

工程處被批是以巴和平障礙

近東救濟工程處成立於1949年,援助對象是1948年巴勒斯坦戰爭和隨後的衝突期間,逃離或被驅逐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後代。目前有約590萬個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以及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人接受它的人道援助、教育和醫療等服務。

在哈馬斯控制、以色列圍困的加沙,工程處的作用尤其重要,因為它是國際援助進入加沙的主要渠道,加沙幾乎所有人現在都依賴工程處提供基本必需品,包括食品、水和衛生用品。戰爭爆發後,工程處設立的學校、診所等,也成為加沙人的避難所。

但以色列一直希望工程處停止運作,指責該機構使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永久化」,因為它沒有對巴勒斯坦難民進行重新安置的授權,還允許巴勒斯坦人將難民身份代代相傳。批評者因此認為,工程處的存在使巴勒斯坦難民無法融入新社區,加深他們渴望回歸家園的念想,進而阻礙了以巴和平進程。

工程處這次爆出涉恐醜聞,內塔尼亞胡趁機要求讓其他機構取而代之。

但諾曼說:「那些聲稱應該廢除工程處的人,希望巴勒斯坦難民被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收容。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巴勒斯坦難民在這些國家沒有得到充分的經濟和社會權利。巴勒斯坦人也擔心,一旦融入這些國家就意味着放棄了返回巴勒斯坦的希望。因此,解散工程處只會進一步惡化巴勒斯坦人的處境,不會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有助於解決以巴衝突。」

李偉建則說,工程處自以巴戰爭爆發後,便在加沙地帶提供了大量人道援助,且該組織的僱員大多都是當地人,十分熟悉地區問題。「要想在這個動盪時期臨時組建新的援助機構,我認為是完全不可行的,其他組織短期內也無法拿出大筆資金對加沙展開援助」。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