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李卡度|香港七欖華將的使命 他以信念賦予洋紫荊意義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香港隊、HKG、852,三個冰冷的一組文字,是背負的信念拼湊起代表香港的意義。
披起燙上洋紫荊的戰袍,不僅是小城的700多萬人,他們為散落世界各地的香港人而戰。
香港隊肩負的,是超越勝負的信念和價值。
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吶喊?何以靈魂被觸動?
是香港隊,喚起我們的歸屬感。
這些名字,值得香港人一一記住。

李卡度,香港男子七人欖球代表,司職傳接鋒,是首位登陸日本頂級聯賽的香港華將。(余俊亮攝)

那天,李卡度(Cado)剛到京士柏運動場時,攝影師與我正在試燈拍攝。
「嘩,好靚呀!」他看到陽光下被舉起而迎風揚開的紅色洋紫荊區旗說。
應聲回頭看到穿上港隊衫的李卡度,旗上不過是一朵白色五瓣洋紫荊,是他的努力,賦予衣袖上的香港區徽意義。

「他有什麼特別(故仔)?」攝影師在訪問前與我商討拍攝主題。特別在香港七欖隊中少數的主力華將?特別在4年間經歷雅加達亞運金牌到痛失東京奧運資格?想了想,最想探究的,是李卡度似乎對代表香港有不二的執念。

李卡度在港隊擔當傳接鋒(Scrum-Half)角色,雖甚少有達陣得分的機會,卻是掌握球隊進攻命脈的重要角色。(余俊亮攝)

李卡度初中負笈英國時開始接觸欖球,小時候的他較喜歡足、籃球,說到也會畫畫時我們捂嘴笑了半晌,「講真㗎,細個覺得畫畫幾開心幾好玩,愈大就愈活躍,鍾意一班朋友投入在運動上。」中學畢業後,他2009年從英國回流升讀港大,入選了U20青年軍(15人),兩年後更第一次獲香港七人欖球隊徵召,參加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

從此,面對直衝而來的高大敵軍,以銅牆鐵壁般的防守互相鬥爭,這名華將漸漸成為香港七欖隊領軍人物之一。

李卡度傳球既快且準,握緊球和橫傳看似簡單,練準繩度根本無什麼神秘方法,「只有不停練習,不停傳不停傳。」(余俊亮攝)

第一章 亞運與日本聯賽的取捨

訪問前翻看2018雅加達亞運奪金一刻,李卡度與姚錦成同是當屆創造歷史功臣。港隊在此前兩屆亞運男子七欖均殺入決賽,同樣敗於日本手下。2010年廣州亞運,香港於21:28落敗,4年後仁川亞運又負12:24。他們終在上屆打破宿命以14:0「零封」日本,這一面金牌極具意義。

姚錦成達陣助香港獲勝,他賽後激動得哭成淚人,場面熱血,鏡頭理所當然聚焦在這名苦等8年的奪金功臣。問李卡度,當時和4年後的今天,對這面金牌是什麼感覺。

「我想我沒有阿成那個Emotion(情緒)咁勁,因為阿成是等了足足8年,我是4年啦。而我沒有表面展露出來,但心裏面係好開心。」李卡度回想雖然沒有參與廣州亞運,惟記得當年隊友都認為其實是可以取得金牌的,4年後的仁川,他首次為港征戰亞運,卻再敗予日本。

悔恨,卻注入了力量,在逆光中繼續進發, 「那4年對我來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在下一屆亞運奪金。」

活潑好動的李卡度鏡頭前不擅「Chok樣」,忍不住大笑。(余俊亮攝)

日本在亞洲七欖是一面難以攀越的高牆,隨着不同主帥雖呈現不同戰術風格,惟不論是接連組織傳球往前攻,抑或是近年活用長距離踢球避開肢體碰撞得分,均讓日本成功在國際實力佔一席位。

不過,李卡度認為,有力與日本一戰的港隊,最大難關是心理壓力下失誤。「那4年間,除了亞運外還有亞洲巡迴賽,我們都會對到日本,好多時都是輸多過贏,或是領先後被他們追平再反勝。我們就是好想調整返心態,決賽克服到壓力。」

登陸日本職業聯賽 香港第一人

後來,亞運前李卡度以香港第一華將身分登陸日本15人職業聯賽,終真切了解「日本勁喺邊」。

2017年,那年他替港隊打15人賽事表現不俗,引起日本職業球隊的興趣。當時正值休季放假,他需要決定是否繼續留在香港,最後他選擇外流日本,「因為始終對我是一個經歷、經驗,同埋都想了解亞洲欖球強國是怎樣訓練。」

在他眼中,是堅持不懈的練習與細節的改進,堆疊起來形成日本強大的韌力與心理質素。「我們常說日本好有韌力,點解係咁進攻都可以反彈返嚟,好似打極都打唔死。在日本見識到他們的努力、心態,他們好相信球會、或是他們打的Form(戰術)。」

李卡度以香港第一華將身分登陸日本15人職業聯賽,終真切了解「日本勁喺邊」。(余俊亮攝)

我想起日本欖球隊的口號「One Team」,這就是團隊;只要當中有一名隊員沒有執行指令,整個戰術便會失衡。李卡度說:「他們好相信會成功,這是信念,而我想那陣時的香港隊,就是少了這份信心,不夠相信我們的進攻模式是正確的。」

外闖日本,在融入上並沒有太大難題,雖然隊中不少日本人也不算精通英語,惟當時球隊是聘用外籍教練,李卡度也會學習日語與隊友在場上溝通。他笑說:「自己本身都鍾意日本旅行,可以喺嗰度住,放假時又會像個遊客Explore一下。」

去年李卡度加入港隊第10年,在Instagram貼出第一次代表香港奪得亞洲系列賽印度站冠軍的大合照。(Instagram)

放棄日本續約 植根心中的理想

在日本的球季再嚴謹而愉快,他也頭也不回放棄續約,堅決返港一心備戰雅加達亞運。重提起他的這個決定時,回答仍沒有一絲猶豫與掙扎。

始終是個歸屬感,你是屬於香港,你是應該代表香港出賽,同埋你係應該代表香港出賽而贏個金牌。
李卡度

亞運金牌,對他來說是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我那時的感覺是,我好似有一個Unfinished Business未做完,在仁川亞運之後,我一直都是想拎冠軍,而我好清楚我們是有能力做到,所以那時除了知道對香港好重要,對我來說也好重要,所以選擇了回來。」

在亞運為港隊贏得金牌,是李卡度自入港隊後的重要目標之一。(余俊亮攝)

其實可能不一定是二揀一,惟他深明坐這山便不能望那山,何況植根心中的目標堅定得很。

「我好清楚不可以就這樣繼續留在日本,到亞運前一個月先歸隊,練一兩課又或一兩星期,便跟球隊一齊去比賽,我覺得這樣的準備,對我又或是球隊都是不好的。」他續說:「而且我要好肯定我代表到香港。」

那年李卡度回港後,由年初隨隊訓練直到9月雅加達亞運。完場哨子聲一響,他與隊友擊掌相擁,衝到觀眾席與到場支持的家人朋友慶祝。把金牌掛上頸時,那刻他心想「原來金牌很重」,手心沉甸甸的感覺,也切切實實提醒着他,4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到,「那一屆對我們好重要,好珍惜嗰樣嘢。」他說。

「嗰樣嘢」,叫作信念。

港隊終在雅加達亞運,從日本隊手上奪得金牌。(資料圖片)

第二章 信念與奧運的距離

「那一剎那的光輝是應該要記住,但都應該要向前,向另一個目標奧運出發。」雖然他曾說不能永遠停留在雅加達亞運金牌,再創造另一個高峯,這句話卻如迴力鏢狠狠的打到他自己。

亞運後翌年,港隊以雅加達的奪金陣容,出戰東京奧運亞洲區外圍賽。儘管被視作賽事大熱門、進入決賽前更是1分未失,但香港在領先下被追平,最終在決賽的加時死亡階段,以「Golden Point」敗予東道主韓國隊;其後轉戰世界遺材賽未能成功取得奧運資格。

往往好多人睇成績就係佢贏咗啲咩,但往往就係你嗰啲失敗、挫敗,成功時就會明白一路以來的失敗,就係為了嗰樣嘢。
李卡度
港隊挾亞運金牌之勢出戰亞洲區東京奧運資格賽,卻不敵韓國與奧運擦身而過。(資料圖片)

李卡度不諱言的確是一個創傷,對韓國更從未輸過。起碼一至兩個月,他不時回想那場敗仗,在痛恨的漩渦不停打轉。

「那出了什麼錯?」我問。「壓力吧……還有太大期望。」他默默回答道。

痛失奧運資格後,睡覺閉上眼時都會想起那場比賽畫面。事隔3年,他仍記憶猶新,「我們那天很緊張,教練在場邊也有緊張,差一步就可以打入東京奧運。我們在最後關頭有不必要的失誤,但我們要接受這個事實,同接受球隊就是存在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關鍵時刻頂住壓力,場上保持平常心,才是攻撼對手的真正分野。他知道說到底,都是看球員的信念,而對此,上了深刻一課的他不再動搖。「要接受我們是會有失誤,同不是每場比賽都會贏,除非100% Belief(信念)喺嗰場波裏面。有了這些,我覺得到我們達到成功時,就會知這些經歷是為了我們入下一屆的奧運。」走過刻骨銘心的失敗,便轉化成成長的養分,雙腿繼續在場上狂奔。

很多的人事物在4年間改變,對李卡度來說,唯一不變的,是信念。(余俊亮攝)

關於亞運金牌後的課題,李卡度坦言:「對欖球隊或我來說,當然是有高有低,我覺得這是運動的奇妙之處。往往好多人睇成績就係佢贏咗啲咩,但往往就係你嗰啲失敗、挫敗,當你贏的時候就會明白一路以來的失敗,就係為了嗰樣嘢。」

也許累積足夠的挫敗,再站起便會迎來最後勝利,李卡度仍然相信,「好深信我們會繼續進步,達到我們的目標,即杭州亞運和爭得奧運資格。」

「要繼續努力,不可以氣餒,因為是學習的過程。」李卡度仍相信奧運的夢想。(余俊亮攝)

為港隊披甲的 都是「香港人」

4年原來很短,終點卻似是很遙遠,「諗返起2018年好似唔係好耐,又4年,所以要珍惜代表到香港出賽的機會。要繼續努力,不可以氣餒,因為是學習的過程。」他樂觀的說。

提到傳媒常以「華將」稱七欖隊中少數的華人球員,問李卡度可會有特別感想,「當然我都好希望某一年看到7個人都是華人面孔上場,但千祈不要覺得非華人面孔就不特別支持,因為他們都真的是土生土長香港人。」 欖球,既是他們的連結也是共同語言。

七欖隊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有來自英國、澳洲、新西蘭的球員,但他們其實都是在香港長大,這也是香港隊貴乎共融的獨特之處。球員跟球迷的連結,也不是單純的種族關係,為港隊披甲的,都是「香港人」。

李卡度是七欖隊中少數的華人。(資料圖片/香港欖球總會提供)

第三章 七欖華將的使命

香港七欖隊,除了得分主力姚錦成,傳接鋒的李卡度也是港隊領軍人物,開朗活潑的個性也讓他成為團隊重心。由十幾歲打到三十歲,如果從前打球是為了單純的快樂,他背負的東西也漸漸改變。

「以前打波可能較沒顧忌,專注在自己角色,在球場上我要做什麼、發揮優點到極致就足夠。但現在人大了,在球隊中的責任不同了,每場做到最好之外,也要協助和帶領球隊,而在這方面我仍在學習中。」大概這就是主力球員的成長課題。

七欖隊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有來自英國、澳洲、新西蘭的球員,但他們其實都是在香港長大。(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香港七欖隊打法機動性,講求系統組織,李卡度認為港隊的優點是場上各人都清晰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們經常會開界外球、鬥牛,但你看斐濟隊的話,他們好Freestyle,不會去界外球、又經常扔走個波。我們知道自己的技術層面不可以亂扔都有人接到,但我們有系統並好清楚由誰去撞對手,我們把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

斐濟隊一時以單手接球,一時又在背後傳球,球技精湛,加上無與倫比的速度和力量,左穿右插地往前飛奔,征服世界各地的球迷。今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外卡參賽的港隊雖沒抽中與斐濟同組,惟仍會與去年世巡賽總冠軍澳洲、傳統勁旅新西蘭和薩摩亞正面交鋒爭晉級。

相隔2年重返香港大球場出戰國際七欖賽,李卡度盼讓觀眾看到港隊的韌力。(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李卡度不只一次強調,盼在主場觀眾前展現歇力奮鬥的香港隊。「每場都是硬仗,但是很好的測試到底我們與最頂尖球隊相差多遠。我覺得我們是拉近了距離的,好想告訴大家香港隊在世界水平是不差的,可以是世界前十。」

相隔2年重返香港大球場,即使被視為落入「死亡之組」,他堅定說:「想讓觀眾覺得,『其實港隊打得幾好喎』,畀到壓力對手而有機會贏比賽、贏到比賽,是我們最想呈現給大家看。」

李卡度每次從大球場通道走出球場,都會「獲得一種神奇的力量」。(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外人看到的粗暴攔截、摔得滿身泥濘,是場上球員捨命衝撞的覺悟。每次從通道跑出球場,李卡度仍感覺「獲得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們的每一步、每一攔截,都是賭上自己和港隊的尊嚴,在主場拚命戰鬥的身影是無法言喻的美好。

沒有猶豫沒有掙扎的歸屬感

退役離30歲的李卡度仍很遠,照問他有什麼想港隊傳承下去,他沒有想太久便回答:「想繼續有華人代表港隊出賽,希望上緊嚟嗰啲繼續推動大家,我也會繼續把我的技術、經驗教畀大家。因為團隊運動不應該去收埋,才能令香港隊進步。」

對香港隊,李卡度毫不保留。(余俊亮攝)

訪問尾聲,問李卡度有機會的話可會想再到外國落班,他秒答暫時不會,「因為我始終還有一個終極目標,想繼續Push自己,代表香港入奧運。」大概是記者職業病對詞藻表達格外敏感,「Push自己代表香港入奧運」與「Push自己入奧運」,聽起來感覺截然不同。

李卡度對關於香港隊的提問,總是沒有猶豫,沒有掙扎;

李卡度總不自覺地強調團隊,比起「我」,他更常回答「我們」。

肩袖上的一朵白色五瓣,家,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李卡度以信念告訴我們,隊服肩袖上的一朵白色五瓣,家,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余俊亮攝)

更多香港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