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風波】合縱連橫已打響 中國如何力求突圍
周日(1月27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過去一年秘密向各國施壓,要求聯合封殺華為及其他中資企業參與各地的鋪設5G網絡計劃。
報道提到了英國外交大臣侯俊偉(Jeremy Hunt)上周訪問華盛頓,其中一個關鍵議題就是,英國是否應該冒着破壞中英關係的危險,同意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封殺華為。
而近日,華為在英國亦波浪漸起。18日,英國牛津大學決定停止接受來自華為的捐款,隨後,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亦作出相同的表態;24日,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創立的王子基金會(Prince's Trust)發表聲明稱「考慮到公眾對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的擔憂,基金會不再接受來自華為的新捐款。」
雖然英國文化大臣衛俊明(Jeremy Wright)上周三(23日)出席達沃斯論坛期間表示,華為尚未被排除於英國敏感商業合約的投標之外,但是可以看出,英國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排擠華為的舉措已愈來愈多。上周五(25日),英國跨國電訊商沃達豐(Vodafone)宣布,暫停在核心網絡部署華為設備,直至西方政府解決關於華為活動的擔憂為止。
面對這一情況,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表示,「華為等中國企業之所以在歐洲遭受誹謗及歧視,主因有人不遺餘力地製造華為的安全問題。」而鑒於5G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高度交織,張明警告「限制中國技術參與歐洲5G網絡建設的任何嘗試,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和科學合作帶來嚴重後果。」
美國施壓各盟國
一直以來,美國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遊說「五眼聯盟」(Five Eyes)和歐洲多國 抵制華為。然而,美國所謂的「危害國家安全」,實際上仍然未能拿出實質性的證據,令各盟國難以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封鎖華為,同時亦令各盟國難以相信美國的舉措,是否真的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而僅僅是為了阻止中國高端科技的發展。
與此同時,美國的遊說,似乎愈發演變成一種威脅,有白宮官員表示,美軍是否會繼續駐軍波蘭,以協助該國應對俄羅斯的威脅,視乎華沙政府是否制裁華為的態度。
「冷戰思維」?重圍之下如何突破
美國這一手法看起來頗為熟悉,回想起上世紀的冷戰,美國亦拉攏一眾盟國封鎖蘇聯。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仿佛又回到了冷戰思維。自特朗普上台後,一直向世界高喊「美國優先」的口號,而這也給美國一些右翼保守派政客看到了機會,在這一論調下,試圖重施美國當年對付蘇聯和日本的方式,拉攏盟友制約中國。
對於中國來說,美國欲帶頭在西方國家形成一堵「牆」,阻礙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融入,確實會對中國的發展帶來不少挑戰。當下,美國更將5G定位為新一輪的軍事競賽,稱這一競賽所具備的劃時代性,不再是傳統武器裝備的比拼,而是對5G主宰權的控制。
將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升到軍事層面,這足以洞察美國牽制中國的用意,然而,5G的背後,實際上是美國對於世界主導權丟失的恐懼。當整個國際社會進入21世紀至今,近20年來,各國都在強調「和平發展」、「互利互惠」的模式,而這一模式的發展,亦形成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過,這一趨勢對於美國來說,將面臨的是絕對優勢的削弱。
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他所發出的「美國優先」口號能獲得一眾選民和保守派政客的支持,亦表現了美國部分人士對於「單邊主義」盛行時的懷念。而當美國「單邊主義」有抬頭之勢,相信美中俄等國針鋒相對、日歐及一眾小國被迫站隊的情況將會愈來愈多。
在面臨這一複雜的國際形勢之下,越來越多諸如張明、華春瑩等政府官員在國際上發聲。近年來各方皆評論中國已拋棄「韜光養晦」,但是當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樹大招風。因此中國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亦需要在國際舞台上尋求話語權,尋求突破,獲取更多與西方國家的合作機會,才能不斷在國際上拓寬發展空間。
而華為5G的發展亦是中國探索未來國際發展模式的一個例子。當美國頻頻向各國施壓,欲封鎖華為時,華為本身的技術優勢以及「物美價廉」的競爭優勢,是令各國難以在5G技術上直接站隊美國的原因之一。即使美國在軍事上、外交上施加壓力,各國亦會擔憂封鎖華為,會造成5G建設的停滯,或是預算的大幅提升。因此,國際格局雖變,但是關鍵之處,即是從變中找到突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