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的悲哀:伊斯蘭世界「扮抵抗」? 沙特王儲或錯失良機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1月11日,由57個伊斯蘭國家組成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IC)在沙特首都利雅德(Riyadh)為以巴衝突舉例了特別峰會,連本年才與沙特復交的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也親自到訪出席。人們一度期待,在對沙特未來有宏大意向的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領導之下,沙特會把握機會以實際的行動去顯示出沙特有能力領導阿拉伯甚至是伊斯蘭世界的未來地位。

然而,事與願違,峰會最後的聯合聲明只是以「出口術」的方式敷衍了事,並沒有就阻止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作出任何具體行動。連最為切身的伊斯蘭世界都沒有意願或沒有能力為巴勒斯坦人出力,加沙的人道慘劇在短期內也看不到喘息的可能。

先談談加沙的戰況。以軍十月底開始地面進攻加沙城,基本上是從各個方面包圍加沙城,斷絕所有物資的輸入,再慢慢清掃在城內蓋滿地道的哈馬斯(Hamas)。現在主要攻打的就是加沙城各個醫院,特別集中在最大的希法(Al Shifa),以軍是認為哈馬斯在那個醫院下面有建設大規模的地下建築,有指揮中心跟軍火庫之類,哈馬斯當然對此否認。

2023年11月12日,路透社獲得的照片顯示,加沙希法醫院(Al Shifa Hospital)因燃料耗盡後,把新生兒被從保溫箱取出後放在普通病床。(Reuters)

以常理推測,以色列的說法應該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在美國國務卿(Antony Blinken)也在公開說太多巴勒斯坦平民被殺、法國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有類似說法並呼籲停火的時候,面對愈來愈大國際外交跟輿論壓力的以軍其實沒有必要沒有戰略理由的集中去打一家醫院。事情是否如此,到以軍真的打進希法醫院之後就知道了。但無論如何,攻打醫院難以避免的平民死亡,將會繼續推高國際社會的停戰呼聲。

回到沙特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本來這個會議跟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的會議會分開進行,但是最後就決定一起開,以顯示出穆斯林世界的整體性。加上伊朗總統萊希的參與,某種程度上面,這是表現出整個伊斯蘭世界在以巴衝突上面的團結。

但是團結是一回事,有沒有做實事又是另一回事。這個峰會的結果基本上就只是批評以色列對加沙的攻擊不是自衛,批評以色列行動是戰爭罪行,主張國際調查,呼籲停止對加沙的圍城,要求其他國家對以色列執行武器禁運,反對任何把加沙跟西岸分割處理的未來政治解決方案等等——全部都不是實際的聯合行動。

11月11日,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在沙特利雅德召開。(Reuters)

有報道稱,部份伊斯蘭國家曾有過實際的強硬建議,包括停止任何從阿拉伯國家美軍基地對以色列的軍備輸送、呼籲各國凍結跟以色列的經濟與外交關係、威脅對以色列實行石油禁運、禁止以色列航班使用阿拉伯國家空域,但是包括沙特、埃及、約旦、阿聯酋等國家都反對,所以最後這一場伊斯蘭合作組織的特別峰會也是做不了實事。

立場最強硬的可能是伊朗,比如說萊希就直接呼籲各國把以色列國防軍定義為恐怖組織,要求各國對以色列實施石油禁運,但是伊朗自己支持的地區勢力,比如黎巴嫩的真主黨等等,也沒有要真的去以武力威脅以色列對加沙停火,到現在絕大多數的攻擊都是集中在黎以邊境地帶——這些邊境地區以色列早就疏散了當地居民,基本上是打打給人家看的表演動作。

這一方面是反映出黎巴嫩不想跟以色列發生衝突的民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伊朗不想為加沙的事情浪費掉真主黨的軍力,以作為對以色列的長期戰略性威脅。

在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之前,加沙的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IJ)就已經表示他們不期待這場峰會會達成什麼結果。

上任後首次到訪沙特的伊朗總統萊希11月11日在利雅德跟沙特王特穆罕默德會面。(Reuters)

這個峰會其實表現出,大多數伊斯蘭國家在以巴衝突上面只是想要爭取道德高地,或者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比如說伊朗對於之前的以色列、沙特關係正常化進程的不滿等等,但是沒有什麼國家或組織想要為此付出太多成本。

比如說,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又譯納斯瑞拉)11月3日在以色列發動地面進攻之後發表了這次衝突之後的第一次公開演說。由於真主黨之前公開威脅過如果以色列地面進攻加沙,就會升級行動,大家都非常關注這個演說,黎巴嫩不同地方甚至有公開廣播,大批民眾聚集去看直播,但是最後納斯魯拉講了一個半小時,都沒有宣布升級行動,還暗示真主黨點到即止。有些人聽完之後,就開玩笑說,這場演說的內容本來可以透過一封琥郵處理,不必大費周章去搞個電視直播講話。納斯魯拉之後又作了一次發言,但是也沒有示意任何的行動升級。一個親真主黨的黎巴嫩媒體還公布了一項民調,顯示有68%黎巴嫩人反對跟以色列發生戰爭。

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自2023年10月7日以巴戰爭開始以來首次就事件發表講話。圖為2023年11月3日,黎巴嫩貝魯特南郊一處播放他的講話內容,他的支持者在台下聆聽。(REUTERS)

又比如說,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表明哈馬斯不是恐怖組織而是自由戰士,因此被歐盟批評,他又指責以色列犯下戰爭罪行、進行「大屠殺」,斷絕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任何聯繫,召回大使,甚至暗示會向以色列動武(「我們可能突然在一個夜晚來敲你的門」)。不過,土耳其當局的最具體行動,似乎是其國會在11月7日決定不再在國會中售賣被指支持以色列的可口可樂和雀巢公司產品。伊朗外長11月初訪問安卡拉公開在土耳其外長面前呼籲各國停止向以色列出口燃料(按:阿塞拜疆經土耳其港口轉運的原油佔以色列消耗量的四成),土耳其外長對於這個要求的反應是好像沒有聽到一樣,直接跳過去談兩國方案。

類似的例子非常的多。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以色列造成的人道災難愈來愈嚴重,最後會使得這些國家或勢力不得不行動,但是他們不太願意為巴勒斯坦人付出代價的態度是頗為明顯的,而且現在加沙戰爭已經有點恆常化的趨勢,慘事發生太多,人們可能就會慢慢麻木。

11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Reuters)

在伊斯蘭世界暫時不行動的背景下,最有可能阻止以色列的就只有美國。但是出於國內外的不同因素,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卻不能在短期內放棄支持以色列全力消滅哈馬斯。

在美國不會不支持以色列的前提之下,以色列內塔尼亞胡當局對於拜登有關以巴衝突的要求也不太理會。布林肯表明美國反對以色列重新佔領加沙、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日後重回加沙(按:這似乎也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共同聲明的立場,當中表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巴勒斯坦人的唯一合法代表——這也是控制自治政府的法塔赫不提哈馬斯又同能批評哈馬斯的說法)。但內塔尼亞胡則表明以色列有可能會無限期負責加沙安全,保留隨時進入加沙對付潛在威脅的能力,這就等同於將加沙當作現在被佔領的西岸一般去處理;同時,他也明確反對自治政府重回加沙。

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表明美國不願看到加沙的醫院出現交火,但以軍卻正在進攻希法醫院的邊緣。

以巴衝突:2023年11月5日,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馬斯戰爭持續之際,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約旦河西岸拉姆安拉(Ramallah)會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Reuters)

在沒有一方有作為的情況下,最悲慘的就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不少以色列人認為加沙人要為哈馬斯的行動負責,因為是他們支持了哈馬斯,但是根據一項9月底做到10月6日的加沙民調,有七成多人認為哈馬斯沒有回應人民訴求,哈馬斯的支持度比被認為已經向以色列投降的西岸法塔赫還要低,七成多希望和平解決以巴問題,而不是要把猶太人都趕走。所以,以色列以哈馬斯10月7日的攻擊為理由去報復加沙人民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但相對而言,哈馬斯到現在在不同的公開訪問上面也在表示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以色列所有邊境的戰爭狀態都會長期延續下去,而阿拉伯世界會支持他們。而哈馬斯要如何使得以色列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如何迫得阿拉伯世界不得不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去對抗以色列,唯一方法就是某種程度上讓以色列打加沙打得愈難看愈好。

因此,以色列跟哈馬斯都有不同的情緒性或戰略性的原因去維持這場衝突。

在美國不作為的情況下,沙特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領頭國家,本來最具有領導阿拉伯甚至整個伊斯蘭世界對以色列暴行作出有力回應的地位,但是至今一直頗為沉默的王儲穆罕默德卻沒有利用到這個地位。這到底是一個錯失的機會,還是王儲的「留中不發」?隨着加沙平民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