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不再流行 遭濫用惹人厭 湯姆林森:新時代會有新產物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現今人類離不開電腦、手機和網絡,連自身也不時放個人資料到網絡。(Getty Images)

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在1971提出年劃時代的構思,概念近似電郵,由一部電腦發送信息到另一部。但1970、80年代電腦尚未普及,電郵還是不多人用。

後來愈來愈多人擁有電腦,1989年又有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即www),電郵逐漸成為常用溝通工具。同年12月《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盛讚電郵讓人不分階級,聯絡其他人。94年一篇報道中更有受訪者形容,若然不用電郵會在社交上被人排斥。

曾經,電郵也風光一時,深受社會愛戴。樂壇天后Britney Spears在1999年更推出一曲Email My Heart,「Email」一字可謂無人不曉。

垃圾郵件泛濫 八成非真人發信

好景不常,盛行不到20年,電郵已逐漸被人棄用。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Pew)2012年調查發現,75%年青人經常與朋友發訊,但其中只得6%人是用電郵。而垃圾郵件(SPAM)相信是其中一個令電郵沒落的殺手。雖然Gmail等電郵服務商推陳出新,攔截垃圾郵件,但仍未改大勢。通訊軟件Slack行政總裁巴特菲爾德指出,普遍人收到的電郵八成不是來自真人,除了垃圾郵件,還有形形色色的企業新聞、宣傳廣告,全部由電腦系統發出。

溝通原本是為讓人互相加深了解,但電郵發展至今,無疑已失卻意義。同一辦公室內,不少人寧用電郵溝通,難怪巴特菲爾德形容情況已經「瘋狂」。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馬克指出,辦公室打工仔每日檢查郵件高達77次,而且愈關注電郵,人愈不開心,工作效率愈低。很多人,特別是打工仔,都怕打開電郵會看見「收到新訊息」。現時智能手機普及,新訊息更會主動彈出來「找人」。有人形容,這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無間地獄。科技特別是電郵能否幫助溝通,已成一大疑問。

被問及對垃圾郵件的看法,湯姆林森2012年說這是正常情況,受歡迎的通訊工具就自然會大量濫發資訊,代表電郵廣受歡迎。湯姆林森又認為,每個時代的人每每有其通訊需要,就會有人研發新的溝通工具。以前可能是電郵,現在就是即時通訊軟件,可謂自然而然的發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