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20年解不開的自殺魔咒 是誰殺死了印度農民?

撰文:黃珮瑜
出版:更新:

「上天出賣了我!」 Datatery向天怒吼一句後,隨即喝下農藥,睡在自己的葡萄園裏;種石榴的Dilip跳進一口井內,數分鐘後便停止掙扎了;Mahakant用繩索把自己勒死在黃豆田附近一棵乾枯的樹上……這是許多印度農民的下場,到底人要多絕望才會選擇行這一步?這種絕望要有多普遍才會變成大家見怪不怪的社會常態?

印度近年遭逢旱災,令原來已負債累累的農民雪上加霜,不少人因而走上自殺之路。(Getty Images)

7月一個炎熱的早上,35歲的蔗農Shivanna送兒子上學後,駕車到市中心,買了農藥和一瓶酒,然後回家去了。中午時分,Shivanna施施然吃過午飯後,如常到蔗田裏工作。不過今天的Shivanna跟平日有些不同,向來滴酒不沾的他竟然喝得醉醺醺。這時候他拿起手機致電他的姪女,Shivanna說自己服了農藥,應該活不過去,希望可以見她最後一面。家人趕到甘蔗田,可惜Shivanna已返魂乏術。

「我的兒子很顧家,從不喝酒,有心事總是藏在心裏,免得家人擔心。」Shivanna滿頭華髮的母親道。Shivanna去世之後,家人才發現原來他欠下60萬盧比(約7.2萬港元)的債務。這筆錢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對於Shivanna這樣的一個貧農來說,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一家人全年不花費一分一毫,仍需要生產六造甘蔗才僅僅足夠還債。

Shivanna去世後,遺下了妻子Sushma和兩個孩子。(The Hindu圖片)

為什麼一個清貧的農夫,一生辛勤工作,又沒有不良嗜好,竟會欠下巨債?為什麼母親口中勤儉顧家的兒子,最終會選擇服毒自盡,遺下孤苦無依的父母妻兒?背後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故事。Shivanna一家住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曼迪亞市(Mandya)近郊一條村落,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外、還有妻子、兩個孩子、患病的兄長及嫂子。多年來,Shivanna一直靠種植甘蔗獨力撐起一頭家。曾幾何時,種甘蔗能夠賣得好價錢,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不過隨着耕種成本不斷上升,糧食價格卻維持不變,農民的生計大受打擊。加上早幾年,天旱雨量不足,甘蔗失收,令不少蔗農血本無歸。

這是個殘酷的現實,一位農民付出這麼多勞力卻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最後更因抵不住壓力了結生命。不過更殘酷的是,Shivanna的悲慘命運並非唯一,這個國家還有千千萬萬個Shivanna。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由1995年起,逐年公布國內農民自殺的數字,發現在過往21年裏逾31萬農民自殺身亡。2015年,全國就有12,602名農民和農場勞工自殺,不少學者認為真實數字遠比官方公布多。

2015年,印度全國逾12,000名農民自殺身亡,不少家庭因而破碎。(路透社)

是什麼把他們趕上絕路呢?印度農民自殺率有一個特殊的分布,就是南多北少。這是因為南部經濟發展較迅速,銀行私有化程度亦相對較高,這些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是以商業利益行先,因此很重視風險管理。農業被視為回報低且風險高的行業,因此貸款利息特別高。此前,農民都可以從國有銀行獲得低息貸款,不過現在他們只能選擇私人銀行的高息貸款,甚至要向高利貸或地下錢莊借錢。借「大耳窿」除了要捱貴息,一旦沒錢還債,放債人更會把借據貼在鄉公所,公開羞辱無力償債的農民,令他們承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

在農民自殺「重災區」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一場冰雹令Bhujang Bhosle辛苦種下的成果毀於一旦。Bhujang早前因為要替女兒準備嫁妝已經向親戚借了一筆錢,如今農作物失收,莫說是還債,連下一造的種子、肥料和農藥都買不起。Bhujang一時想不開喝下了半支殺蟲劑,倒臥在家中,幸好家人及早發現,把他送院搶救。醫生把Bhujang胃部的殺蟲水泵出來,救回他一命,還豁免他的醫藥費,借錢給Bhujang的親友也主動提出延長還款期。Bhujang的身體也很快恢復過來,一個月後便下田工作。一切看似否極泰來,但Bhujang仍然終日鬱鬱寡歡。「一日未有收成,一日都不能放下心頭大石,不過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一切都要聽天由命。」 Bhujang說。

沒有灌溉設施,農民只有祈求上天降雨,潤澤農作物。(網上圖片)
一日未有收成,一日都不能放下心頭大石,不過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一切都要聽天由命。
印度農民Bhujang Bhosle

Bhujang道出了無數印度農民的苦況,就是要靠天吃飯。由於印度政府沒有投放資源建設水利工程,目前全國只有約四成農地有灌溉設施,其餘的都是依賴降雨。沒有水庫收集雨水,沒有溝渠把水送到農田,沒有排水道把多餘雨水疏導走,沒有節約用水的噴灌、滴灌和湧泉灌溉系統,農田的抗災能力基本上等於零。在沒有水利設施的情形下,天氣預報自然成為了農民防禦壞天氣的救命稻草,可惜當地氣象部門一向以極低的預報準確度見稱,如果農民根據天氣預報來播種、施肥,很可能會損失慘重,因此農民只能夠望天打卦,一旦遇上旱災、颱風、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他們除了求神拜佛外,還能做什麼?

要緩解農民自殺問題,關鍵在於結束望天打卦的局面,首要任務就是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這麼簡單的道理,印度政府當然明白,然而農民自殺現象已持續20年,一直未有解決的迹象,最近危機又再升級,促發農民大規模示威。過去20年是印度經濟高速增長之時,令人不禁去問,到底是政府無能為力,還是知而不行?專門研究糧食和貿易政策的農業學者Devinder Sharma認為是後者。Sharma向《香港01》記者表示:「農民的苦況並非咎由自取,是農業經濟師和制定政策的人把他們害成這樣。農民問題一直未獲正視,是因為歷屆和現屆政府都深信要發展經濟,必先將農村人口遷移至城市。怎麼做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令農民不能再靠務農維生,迫使他們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到城市找工作和定居。與此同時,政府為了對抗通脹,有意壓低糧食價格,令農民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印度最近再有農民大規模示威,有人口中啣着老鼠,象徵自己餓極了,要在田間捉老鼠吃來填肚。(路透社)
農民的苦況並非咎由自取,是農業經濟師和制定政策的人把他們害成這樣。
印度農業學者Devinder Sharma

印度國家普查局過往的一項研究發現,42%農民認為收入太微薄,難以維生,希望另覓生計。雖然印度政府也非常樂見這些農民搬離鄉郊,為城市注入勞動力。不過現實中,不少農民放下鋤頭後很難找到工作,主要原因是城市職位不足。「印度有多達52%人口從事農業,這麼多人湧到城市,就業市場能夠吸納所有人嗎?這不但會造成失業問題,更會導致政治不穩。印度政府總是認為解決農業危機的藥方,就是要把所有農民趕到城市生活,但這等同將問題掃往地氈底。」 Sharma說。

印度政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農民欠下的債務高達12萬億盧比(約1.4萬億港元),以農村人口近8.9億來計算,即是每人負債1.35萬盧比(約1,600港元),不過每個農民家庭(一般為五人家庭)的平均月入只有1,700盧比(約200港元),這是為什麼許多絕望的破產農民用自殺的方式來「解脫」。本月,北方邦政府(Uttar Pradesh)宣布免除2,100萬名小農民的銀行借貸,每人上限為10萬盧比(約1.2萬港元)。當地農民都笑逐顏開,因為這是他們難得一個「翻身」的機會。不過該項措施遭到印度央行猛烈抨擊,認為不但會拖累國家經濟,而且向社會各界傳遞錯誤信息,以為所有壞帳都可以旨意國家來處理。聯邦政府已表明不會考慮免除全國農民的債務,對此Sharma並不認同:「我認為所有小型農戶(即耕地面積為2.5英畝以下的農民)都應該獲免除債務。除此之外,農民並無其他辦法可以走出債務的惡性纏繞,農村經濟亦沒可能起飛。過去一項調查發現,58%農夫餓着肚子睡覺。這是多麼的諷刺,生產食物的人,自己偏偏要捱餓。一個捱餓的國家,永遠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延伸閱讀:終極非暴力抗爭 印度農民巨債壓頂走投無路 咬老鼠飲尿逼官回應

印度有多達52%人口從事農業,可是他們面對的問題一直未獲政府正視。(Getty Images)
這是多麼的諷刺,生產食物的人,自己偏偏要捱餓。一個捱餓的國家,永遠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印度農業學者Devinder Sharma

免除債務只是短暫紓困措施,治標不治本,印度農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穩定其收入的機制。Sharma解釋:「政府除了要帶頭投資農業基礎設施,還須成立農民收入委員會,確保農民的收入不會低於最基層公務員的人工,讓他們能夠過有尊嚴的生活。」不過Sharma認為這一切都是後話,首先印度政府必須改變思維,明白農業不但不會拖工業化、城鎮化的後腿,而且還能貢獻經濟。各個行業之間應並行發展,不應側重一方,導致城鄉發展失衡。

有關報道同時刊載於4月24日出版的《香港01》周報第57期,敬請讀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