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負資產恐過萬宗 各界大合奏籲減辣 救業主亦救經濟?

撰文:蔡偉南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樓價持續向下回落,差估署截至8月底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已跌至339.2點,連跌四個月,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已經累積下挫約14.8%。由於過去數年政府接連推出「林鄭PLAN」、「波叔PLAN」,相關措施推出令市民以高成數按揭(最高借9成)上車買入現樓二手單位,因此在樓價明顯回落的情況下,在2022年第四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個案(負資產個案)宗數一度升至12,164宗,按季飆升近22倍,為2005年第一季度以來近十八年新高。

樓市跌勢持續,面對嚴峻困境情況下,除了地產界相關人士積極呼籲減辣外,社會上其他界別如政黨、學者、以至國際貨幣基(IMF)亦建議可以減辣,形成近年罕見「全方位大合奏」。雖然目前市場認為政府大機會於施政報告公佈減辣或撤辣措施,但仍未流出具體方案,目前仍難以判斷減辣能否成為解救樓市、救經濟的靈丹妙藥。

翻查資料,差估署截至8月底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已跌至339.2點,連跌四個月,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已經累積下挫約14.8%。而據大型代理行中原數據,截至今年10月13日,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57.02點,也較2021年8月份歷史高位191.34點,累積下挫約18%。兩項重要數據均反映樓價下行走勢持續,而且未有止跌跡象。

中原CCL 10月份報157.02點,較2021年8月份歷史高位191.34點,累積下挫約18%。

負資產宗數或重回逾萬宗水平

由於樓價跌幅已經超過15%,令到近年在樓市高位採高成數按揭的人士成為負資產,如國際房地產顧問仲量聯行在9月底已預計,今年累積的升幅料於9月底全數抵消,負資產宗數將於同月底升穿一萬宗。

雖然金管局暫時依然未公佈今年第3季的負資產數字,但事實上,目前樓價已經重回2022年12月底水平,當時市場上的負資產個案多達12,164宗,為2005年第一季度以來近十八年新高。因此,看來負資產宗數再次突破萬宗水平絕對機會大。

在2022年12月底,香港負資產個案多達12,164宗,為2005年第一季度以來近十八年新高。(經絡按揭轉介資料)

屯門滿名山、何文田皓畋有業主遭財仔CALL LOAN

鑑於樓價已經較高位明顯回落,市場上亦已經開始出現「CALL LOAN」行動,不過相關個案並非由大型銀行進行,而是由財務公司發起。

據了解,如近日有市場消息指出,近日屯門滿名山及何文田皓畋,均出現財務公司向小業主要求償還欠款(俗稱CALL LOAN),相關行動主要由於物業估值出現下跌,如滿名山一個四房單位估值下跌至2,500萬元,較數年前買入價2,700萬元為低,因此財務公司要求業主償還約200萬元差額,又或是加按息至10厘,才會繼續為其提供按揭,變相等於call loan。

雖然相關個案並非由大型銀行發起,但相信已經對供樓人士響起警號,若樓價繼續持續下挫,未來也難保大型銀行加入CALL LOAN行列,始終各家銀行也需要計算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一手貨尾破2萬伙創20年新高

樓價下挫、負資產個案急升、財仔CALL LOAN,冰封市民上車意欲,直接拖累發展商新盤銷售滯銷,大量貨尾囤積待售,個別發展商更拖慢銷售步伐。據中原資料,2023年第三季一手私人住宅新盤貨尾量續升,升到20,483個,創近20年新高。

而按發展商計,今年第三季恒基旗下新盤貨尾量按季增加497個,現有3,106個。信和增加480個,有2,054個。長實增加14個,有304個。而新地則按季減少376個,有3,191個。

地建會梁志堅多次炮轟辣招「名存實亡」

綜合上述嚴峻的樓市狀況,其中各大地產界人士一早已經喊救命。近年最積極呼籲政府撤辣的聲音,主要來自地產界組,包括一眾發展商、地產代理及投資者,其中作為發展商代表的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過去數年已多次公開表達撤辣訴求。

如地建會主席梁志堅多次於公開場合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樓市「辣稅」已完成任務,現時已名存實亡,若不取消屬「阻住地球轉」。而梁志堅在9月底更指,全面撤銷辣招的效果會比逐步撤辣大,希望當局做得徹底。

美聯黃建業去年指樓價續跌引發「骨牌效應」

至於本地龍頭代理行之一的美聯物業,其主席黃建業在近年亦多次呼籲政府減辣。黃建業早在2022年10月初政府公佈上一份施政報告前指出,受到加息及疫情影響,「股債匯樓」四大投資版塊齊跌,預計若2023年樓價跌勢持續,必定引發「骨牌效應」,進一步推倒經濟。相關預測在今年已經應驗,目前香港整體經濟持續向下,無論恒生指數或樓價也較一年前進一步滑落,香港經濟更被外界形容為「死火」。

投資者蔡志忠呼籲減辣「救經濟」

此外,一眾多年在香港樓市打滾的物業投資者,亦早早呼籲撤辣救經濟。其中資深投資者蔡志忠早在疫情期間呼籲減辣,他認為「減辣」不是純粹幫樓價及地產代理行業,而是一項「救經濟」的行動,「減辣」後交投量上升,各行各業均受惠,包括銀行金融、律師行、裝修行業等,認為不純粹只有代理行業受惠。

前官員、政黨、學者齊呼籲減辣

撇除地產界人士意見,事實上社會各個界組亦開始加入要求政府撤辣的立場,如曾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近月表示,目前是減辣時機,但亦要維持「住房不炒」的原則,可酌量減一些「辣招」。而民建聯在9月初亦就施政報告提交近90項建議,包括建議適度為樓市「減辣」,容許本港永久居民購買第二個住宅物業時,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由現時15%減至6%;合資格海外專才若在港置業,建議亦豁免繳付買家印花稅,但如留港未夠7年即出售物業離開,則需向對方追收稅款差額。

港大張聖典指經濟一潭死水 理應減辣

學術界方面,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築系客座副教授張聖典早前亦表示,目前經濟「一潭死水」,認為施政報告理應要「減辣」,始終樓市缺乏動力支持,如果有相關政策出台,今年接下來樓市走勢平穩,反之跌勢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