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元宵節如何吃湯圓? 醫生:吃甜湯圓不如吃鹹湯圓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2月5日是元宵節,在花好月圓的節日中,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物。糖尿病人如何在元宵節中挑選適合自己食用的湯圓?上海瑞金醫院的專業醫生給出了建議。

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和臨床營養科醫生認為,湯圓的含糖量和升糖指數較高,吃的太多會造成血糖快速猛升。對於市場上常規大小的湯圓,建議糖尿病人食用不超過4個。

醫生表示,對糖尿病人而言,吃湯圓時,可以放涼一會再吃。因為湯圓在冷卻過程中,澱粉類緩慢重新結晶而形成的難以被澱粉酶所分解的澱粉(抗性澱粉),可以有效延緩湯圓的消化吸收,進而延緩湯圓轉變為血糖的時間,達到升血糖慢的效果。

湯圓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澎湃新聞)

醫生指出,湯圓有甜味和鹹味兩種,甜味常見的有黑芝麻、花生、豆沙、核桃等,但主要成分都為糯米,配合豆沙、巧克力、果醬、五仁等餡料,包含大量砂糖和油脂,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糖尿病人不宜食用過多。鹹湯圓中,有些用較肥的肉餡加豬油製作,購買時應注意其中的脂肪含量,脂肪含量過高同樣不適用於糖尿病人。

醫生建議,對糖尿病人來說,吃甜湯圓,不如吃鹹湯圓。雖然兩者的升糖指數可能差不多,含糖量卻差了很多。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是舊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稱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元宵又名「湯圓」、「浮圓子」、「溫圓子」、「粉糰子」,取其圓形,寓意全家團圓,家庭美滿。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記載了元宵的做法:用糯米細麵,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瀝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