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天氣影響 鄱陽湖水面面積13天縮水逾四分一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位於江西九江的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水面面積13天縮水超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其也因乾旱,令湖底裸露變成「大草原」,千年石島落星墩更現真身。

報道指,截至周六(15日)上午9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3.08米,較多年都同期偏低5米多。在鄱陽湖餘幹縣康山段,由於水位持續走低,航道變窄,湖面露出灘塗和綠草。

據水文部門消息,受持續晴熱高溫天氣、上游來水減少等多重因素影響,鄱陽湖水位在6月30日漲至15.18米後,就以每天10至20厘米的速度回落,水面面積、容積大幅縮減。7月2日8時至周六8時,湖區水面面積從2590平方公里縮至1850平方公里,容積從75.9億立方米降至42.3億立方米。目前,鄱陽湖沿湖地區積極開展蓄水、保水、節水等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被譽為「長江雙腎」之一,也是國際重要濕地和候鳥棲息地,擁有江豚、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過往其就屢因乾旱而受到外界關注,去年曾出現40天縮水69%、「由湖變河」的情形。

延伸閱讀:內地旱災|鄱陽湖湖底裸露變成「大草原」 千年石島落星墩現真身(點圖放大閱覽)

去年8月報道指,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鄱陽湖水位大幅下降,裸露的湖底變成大片「草原」,草長得十分茂盛、有20—30cm高。不少遊客還慕名而來,在此散步、踩單車、騎電單車。此外,隨著水位下降,處於鄱陽湖中的千年石島「落星墩」亦已完全露出。而當月19日,鄱陽湖進入低枯水期,星子站水位跌破10米低枯水位,且僅錄得9.87米,成為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早進入低枯水期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