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遭同事「死亡微笑」表情嘲諷 女子群組內破口大罵 法官咁調解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一個「微笑」表情引發的官司?近日,上海有女子小劉(化名)因言語攻擊他人、霸凌下屬等原因遭公司辭退。但她感到十分委屈,認為自己類似行為的原因是遭到同事「微笑」表情的嘲諷,才會辱罵對方。於是,她申請了勞動仲裁及訴訟。在法庭中,法官調解認為,「微笑」表情本身屬中性,有多種解讀,不能憑個人判定為嘲諷。經過法官調解勸說,小劉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與公司達成調解協議。

當事人小劉現年28歲,原本供職於上海一家教培機構,工作5年做到運營高級專員。2022年7月,她被公司開除,原因包括言語攻擊他人、霸凌下屬等。小劉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業績突出,遭到同事妒忌。但教培機構表示,經過走訪調查,小劉的確存在不當行為,比如在公司群組內言語粗魯,辱罵同事,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嚴重損害公司形象。

對於公司的決定,小劉表示不接受,並申請了勞動仲裁及訴訟。一審敗訴,二審開庭後,小劉在庭上表示,自己之所以會辱罵同事,是因為同事給她發了「死亡微笑」表情,故意激怒她。小劉表示,在年輕群體中,這個表情被賦予了不友好的含義,代表嘲諷。

庭審現場。(看看新聞Knews)

法官審理認為,微笑表情本身很普通,沒有嘲諷辱罵的意味,一個有多種理解的表情,不能據此判定小劉遭到了嘲諷和侮辱。經過法官的耐心調解,小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表達了悔改之意。最終,小劉和公司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教培機構解除與小劉的勞動關係,考慮其目前的生活狀況,同意給予小劉2萬元人民幣的補助。

為何「微笑」表情有多種理解?

Slightly smiling face,淡淡的微笑,看起來可以是平凡友好的情緒,但伴隨著負面的情緒,也能是皮笑肉不笑的諷刺意味。(資料圖片)

不少內地網民表示,「微笑」表情之所以「慘遭嫌棄」,問題在於該表情雖然嘴角上揚,但卻有一雙向下無神的眼睛,相較於真笑時會動用到50多塊肌肉讓眼睛變小,這個表情顯然是在「皮笑肉不笑」「假笑」,常被用於表達不滿、尷尬、「呵呵」或「不想聊了」。

具有類似用法的還有常見的「再見」表情,官方定義為「再見」,實際含義常常被用於表達「雙方的友誼走到了盡頭」:

常見的「再見」表情也有不同意思。(翻攝自網絡)

此前據《環球網》分析,對於「Z世代」(Generation Z,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而言,他們起初不願意使用句號,其後又討厭「笑臉表情」。「Z世代」認為,在短信、電子郵件和聊天軟體中使用微笑表情,代表傲慢和攻擊,「30歲以上的人群通常用微笑表情來表達友好之意,但在更年輕的群體中,它卻代表著完全相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