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拉鏈涼亭 現身英國蛇形藝廊 

撰文:何桂嬋
出版:更新: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剛開幕不久,建築界又有另一重要活動開鑼。說的是英國倫敦蛇形藝廊(The Serpentine Gallery)每年夏天都會邀請建築師在館外空地,設計臨時亭子(pavilion),Zaha Hadid、艾未未、Oscar Niemeyer等建築藝術界明星,通通都是席上客,難怪每年六月建築界及傳媒的眼球都聚焦至此。

BIG設計的享子像一條從下邢上拉開的拉鏈。(Photo © Iwan Baan)

今年負責操刀的來自丹麥的Bjarke Ingels Group(BIG)建築事務所,師承解構主義大師Rem Koolhas,擅長圓環和螺旋形設計,而BIG近年陸續有不少令人驚豔的設計概念面世,包括跟英國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合作的加洲Google總部、像積木一樣的格子狀大型住宅項目Habitat 2.0等,其大膽創創新的建築方法更令他擠身2016年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一百人的其中一位。

建築師Bjarke Ingels,剛獲選為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一百人之一。(Photo © Iwan Baan)

剛揭幕的Serpentine Gallery亭子,概念回歸最基本的建築形態──方塊磚牆。BIG的設計概念是利用玻璃纖維製成的方格,堆疊成兩面高牆,然後幻想從底部把兩面牆扯開,形成一個大洞,兩面垂直的高牆遂如拉鏈一樣分開,並呈圓渾的流線型,把一貫死板、直上直落的平面磚牆,轉換成富動感、並能隨不能視角而變化的立體空間,如官方所形容的一樣──an unzipped wall。

BIG解釋:「這簡單的重複動作,凝造一個會隨人的移動而改變的空間。從南北邊仰視,它是一個長方形;東西部仰視,它呈起伏的輪廓;向東西方看,它是圓渾、有形的;向南北方看,它卻透明、無形。」有形與無形、直角與孤線、結構與造型等相對的概念在同一建築物上同時存在。

亭子的結構沿自最原始的建築方法--磚牆。(Photo © Iwan Baan)

除了BIG的作品外,藝廊今年亦請到四位建築師──Barkow Leibinger、Yona Friedman、Asif Khan及Kunlé Adeyemi,以18世紀的Queen Caroline's Temple為靈感,興建四個「夏宮」(Summer House),展現建築師的不同想像。

Serpentine Pavilion and Summer Houses 2016

日期:即日至10月9日

www.serpentinegalleries.org

Barkow Leibinge設計的夏宮由幾個起伏的彎形建成,如像抽象的草圖或線條。(Photo © Iwan Baan)
Yona Friedman的概念延伸自其始於1950年代的項目La Villa Spatiale,思考城市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加以發展。(Photo © Iwan B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