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身份認同 李香蘭:我是思想上的中日混血兒

撰文:紀欣欣
出版:更新:

她歌聲悅耳,繞樑三日;她風采萬千,傾倒眾生,但隨著歲月流逝,叫人難忘的除了她的經典作品,還有她的傳奇一生。兩年前,李香蘭與世長辭,九十四年的人生劃上句號,但她謎一樣的身份,仍然教人好奇。

大時代 造就一代名伶 

二戰的動盪時代剛好迎上了李香蘭的青春歲月。1932年,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部,建立了滿州國,直至1937年,中日展開全面戰爭。1943年,李香蘭憑著電影《萬世流芳》及主題曲《賣糖歌》而為人所熟悉;及後,《夜來香》令她更上一層樓,風靡中日台三地。

演員往往難以抽離角色,但對於李香蘭而言,最難抽離的是她在現實生活中的中國人身份。

若不是到危急關頭,世人或許永遠不會知道李香蘭的真正身份。1945年,日本投降,李香蘭被控漢奸罪,為保清白,她坦白承認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她的原名是山口淑子。

國藉界限:塑造多重角色人生 

「我最喜歡她的一句話:『日本是我的父國,中國是我的母國,父母是不應吵架或者鬥氣,要不然子女便會很可憐。子女的意思即是李香蘭,她背負了中日兩個文化身份。』」研究李香蘭多年的專家勞樹鴻複述,「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個美日混血兒,亦承認了自己是個思想上的中日混血兒。雖然她沒有中國血統,但她在中國領土出世,在中國東三省長大,在北京讀書,就擁有多重的身份。」

戲裏戲外,李香蘭同樣擅長跨越國藉界限。能操流利普通話及日語的她,在影壇可索性甚高,她既演中國人,又演日本人。在電影《支那之夜》(1940),李香蘭飾演中國女子,由痛恨日本人到愛上對方,關鍵轉捩點竟然是被日本男主角摑了一巴掌,感受到對方的關愛,進而被征服,並愛上了對方。

日本戰敗後,李香蘭以Shirley Yamaguchi到荷李活發展,《美日警匪戰東京》(1955)中相類似的情節再次發生,她逃不過被男主角掌摑的命運,最後同樣被對方馴服。但她的角色已經由中國人搖身一變,變成日本人,而男主角亦換成二戰的大英雄:美國人。

重新成為山口淑子的李香蘭,不需再隱藏,得以展露另一面才華。 1958年,她成為外交官夫人,其後當上了記者,曾訪問阿拉法特及戴卓異夫人,最後踏上政治家的路途,爭取中日友好,更希望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何為認同?

「我自己也是個混血兒,在華洋雜處的香港長大,曾到外國讀書,所以我凡事會從兩面去看。」不難想像,同樣擁有多重文化身份的勞樹鴻會對李香蘭感興趣。「上海造就了李香蘭,香港亦造就了不少傑出人士。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寫李香蘭的書,其實是一個身份的認知。一個身份的錯對,我覺得是李香蘭帶給我們甚麼啟示,到底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