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衣足食過猴年】初一茹素「 盆」滿缽滿

撰文:黃美云
出版:更新:

中國傳統習俗大年初一都會吃齋,作為一年之始,避免殺生,積善積福。沒有大魚大肉,同樣可以滿足。正如阿珊(林麗珊)和一班親友一同享用的這個素盆菜,色香味都不遜於真正的鮑參翅肚。

 

阿珊,人稱綠色媽媽,偶爾會邀請她的一班同樣喜愛綠色生活的朋友到家相聚,玩玩音樂,吃喝玩樂。這天還請來剛認識的俄羅斯素食樂團到家中作客,唱歌彈琴寫揮春,吃素盆菜,一眨眼,便清光了!

(龔慧攝)

開餐前,俄羅斯素食樂團演唱了三首靈性歌曲,在場人士不諳俄語,安靜的聆聽着,有的則隨節拍擺動。

 

歌聲結束後,樂團的女孩Tania發現有一木琴在側,也心生好奇,林麗珊的女兒和兒子也靦腆登場,隨即演奏一曲......音樂終止,在旁加熱的盆菜,已傳出陣陣香氣,掀開煲蓋,煙起,盆菜的醬汁卜通卜通的跳動。各人手執碗筷,客客氣氣的讓彼此先來頭箸。

加熱盆菜時需分數次淋上湯汁,以免盆菜煮燶。(龔慧攝)

當晚的盆菜購自「素食一家」,十人份的盆菜內有17種食材,連瓦煲非常墜手,內分三層,竹笙、百靈菇、猴頭菇、素鮑魚、花菇這些較矜貴的東西放於上層,中心以西蘭花點綴,賣相吸引。而娃娃菜、白蘿蔔、蓮藕、芋頭、鮮淮山則墊底,加熱時,淋上湯汁,底層的蔬菜吸收了由上而下滲透的味道。其餘的栗子、枝竹、馬蹄、百頁豆腐、龍蝦丸、香菇丸則放中間,不停翻滾,每層都非常入味。

是夜林麗珊邀請了不少朋友來到家中團年。(龔慧攝)
俄羅斯朋友到訪作客,即興寫揮春。(龔慧攝)
盆菜用料了17種材料,多為新鮮素菜,少素肉。(龔慧攝)
盆菜,起源於香港,在元朗、錦田走紅。如今已走出新界,以肉類為主,菜輔之,變化出魚湯、滬式、西式和素盆菜等。回說盆菜的歷史,南宋末年(約1278年)兵方馬亂,年僅8歲的宋帝端宗趙昺逃難至現今的新界,居民見皇帝親臨,但又缺乏器皿招待,只好將所有認為體面的食材放於木盆當中招待皇帝。而當年皇帝食盆菜,還備有一對長18吋的公筷,方便夾底層的食物。
(龔慧攝)

當晚是阿珊首次在家吃盆菜,「之前曾參加過母校的盆菜宴,印象非常負面,每一台都食剩很多餸菜,一桌的膠碗、木筷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新年的素菜都由阿珊奶奶預備,有南乳粉絲燜冬菇,加點紹菜、豆卜、木耳等同煮。今年阿珊特意跟奶奶說,不要刻意為新年菜式勞思動眾,「平時已經有很多機會食得很豐富,可是到頭來還是很多餸菜。」在她而言,吃得健康和快樂會更有意思。

 

(龔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