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農耕】城大天台靚菜豐收 贈深水埗明哥延續綠色與愛

撰文:黎明佩
出版:更新:

城大天台9月實行有機種植,經歷過蟲患、夏、秋季連場暴雨,以及颱風,一批新鮮的蔬菜正值收割期,並將捐贈「深水埗明哥」的愛心飯堂,回饋社會。
深水埗明哥:「社區上沒有綠色是不行的,我們社會亦需要年輕人去支撐,這次收割活動看見很多年輕臉孔,特別有意義。」

城大AC2天台有機農場經歷過蟲害、夏、秋季的連場風雨,迎來收成期。(黃樂文攝)
明哥估計,當天獲贈的50公斤小唐菜可制作百多個愛心飯盒,供應兩天派飯的蔬菜份量。(黃樂文攝)

挺過蟲害、暴風雨 迎來冬季豐收期

今天,一陣新鮮的蔬菜味道由城大天台傳來:伴隨着56位實習農夫的喜悅,城大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AC2)的有機天台農場舉行收割禮,更即席將50公斤小棠菜收成,全數贈送「深水埗明哥」,藉由明哥的愛心飯堂,將天台有機耕種的價值帶到社區當中。

明哥估計,50公斤小棠菜可制作百多個愛心飯盒,供應大概兩日的派飯蔬菜份量,而派飯目標將會是年老基層。面對天台上滿目綠意,明哥亦高興分享他的種植心得:「夏季陽光好、雨水多,作物成長得快,吸收養份較少;相反,冬季作物成長得較慢,吸收養份更加多,所以長得特別好。」

今朝一早,明哥親自到城大AC2幫忙收割,他自己雖然並無落田經驗,但亦因長年與農民打交道,吸收不少農耕知識,蹲在農圃上收菜的姿態亦有模有樣。對於城大天台有機農場,培育多位見習農夫的運作模式,他表示支持:「社區上沒有綠色是不行的,我們社會亦需要年輕人去支撐,這次收割活動看見很多年輕臉孔,特別有意義。」

明哥特別提到,有機蔬菜營養價值高,而社會上亦需要多點綠色,因此他非常支持城大天台種植計劃的概念。(黃樂文攝)
今天只收割小棠菜,約50公斤,農場還種有未到收成期的紫椰菜、菜心、羅馬生菜和西蘭花。(黃樂文攝)
「農業是一門專業,要傳承下去就需要培訓年輕的農夫。不過,讓年輕人走進農場很有難度,於是,我們這群農夫就先走出去,主動去接觸他們。」
城大「Grow」項目諮詢負責人及種植導師黃如榮
大冬瓜亦是豐收的作物之一。(黃樂文攝)

「生產型模式」天台農場:目標達成

AC2 天台種植計劃名為「Grow」,於今年9月份啟動,7月份得到「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有機認證,並破格以「生產型農場」模式運動,目標是每個種植期收成100公斤作物,當中一半捐給慈善團體回饋社會。

因應過去一個種植期的經驗,啟發到Dr. Justin對天台有機農場的不少改進方案。(黃樂文攝)

11月開始,不同蔬菜陸續收割,包括紫椰菜、菜心、羅馬生菜、西蘭花,單單小棠菜已達到50公斤收成,成績令所有見習農夫都很鼓舞。「Grow」負責人、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Dr. Justin Robertson形容這次豐收為令人振奮的成功,更誘發出他的更多意念:「吸收過往3個月的經驗後,我希望接下來可以建立自動潑水系統,另外亦想圍住農圃建立一個防風屏,目的是抵擋颱風季的侵擾。」

「比較驚訝的發現是,學員之中不少人對種植的概念非常陌生,因此我必須由非常基礎的部份開始教授。」
城大「Grow」項目諮詢負責人及種植導師黃如榮
香港城市大學「長者學苑」的學生成員陳婆婆(左)和Peter Lam(右)亦是見習農夫之一,並對收成表示振奮。(黃樂文攝)

實戰經驗:用啤酒捉鼻涕蟲

天台園圃與真正農場的規模和環境都不一樣,因此54位農夫也一起面對不少突如其來的困難,例如蟲害的侵擾:農圃原先是花圃,因此在種植初期,幼芽引來了蝸牛和鼻涕蟲,其後位農夫在園圃附近放下啤酒作為誘餌,引出害蟲後於半夜逐一捉走,成功保護幼苗。

秀汶形容這次的種植經驗令她學到不少實戰技巧。(黃樂文攝)

秀汶是有份打理農田的學生成員之一,她對栽種稍有經驗,不過農業這門學問並不簡單,特別在規劃農田時,講求對農作物的認識及收割時間的掌握。她分享:「以前有人告訴我,種西蘭花需要預留較多地方。不過,其實西蘭花在幼苗期不需要太多空間,因此可以以『間種』方式同時種植西蘭花及生菜,生菜一個多月收割後,便正好騰出泥土讓西蘭花成長。」

新鮮蔬菜從農田中採收,根部還依然依附着新鮮的黃泥。(黃樂文攝)

農夫的重擔子 肩上承受失收風險

黃如榮坦言,城大經歷過5月份康樂樓胡法光運動中心天花倒塌事件後,校方對於AC2天台種植計劃也特別謹慎,夏季連場暴風雨後,大家亦十分憂慮收成的問題:

「一個真正的農夫,他接受訂單後,便開始面對收成的壓力,隨時隨地接受天氣的考驗,亦要準備好承受沒有收穫的結果,如果沒法接受這個壓力,其實不適合做農夫。」

種植計劃的價值之一,是讓所有成員真正體驗農民的辛勞。(黃樂文攝)

收成得來不易,由報名、開荒、種苗、除草、施肥至收割,54位見習農夫當中,有些成員抵不住辛勞中途退出。黃如榮表示,種植並非朝九晚五,而是無時無刻的照料,大部份成員都在夏季天氣惡劣的時期,都心繫天台的農作物,面對蟲害時也花費不少額外時間和心機,這是整個種植計劃最有價值的部份:

「耕種並非朝九晚五的工作,成員們經歷過一個種植期,開始體會到農夫工作的模式,這是種植計劃的最終價值所在。」

靚菜由自己親手栽種、煮熟,特別滋味。(黃樂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