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Show】吳肇軒走出懶散人生 演戲建立自信 

撰文:袁曉君
出版:更新:

吳肇軒(阿軒),提到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一說起《哪一天我們會飛》的蘇博文,相信大家都會比較熟悉。「其實,蘇博文這個角色,正好填補了我中學時候的遺憾。拍電影的時候,在九龍灣的書院待了很久,每朝穿着校服、6點開始拍攝,比較晚才『放學』,真的像多了一個中學生活。」在英仁書院就讀的蘇博文,一直懷着當飛機師的夢想而努力。然而,現實中的吳肇軒,並不是一開始就清晰知道自己想走的路。

吳肇軒小時候就有很強的表演慾,已經確定要做演藝相關的工作,卻給了自己「懶散」的藉口。(葉璋時攝)

現年22歲的吳肇軒,回顧中五前的生活,他用「懶散」來形容,更笑着說,好孩子千萬不要學他,「主要是停課,如果不交功課就不能上課,但是我一直都不交,就要罰企。其他同學都很乖,只有我和一、兩個同學是這樣,除非是想聽的課堂,例如化學;其他課堂要不睡覺,要不就罰企。」

小時候表演慾強

中五時候,阿軒明白迷迷糊糊生活下去,只是浪費人生,在自我反省下,再踏上尋夢路途。(葉璋時攝)

阿軒從小就有成為演員的念頭,「小時候很喜歡說話,也有很強烈的表演慾,身邊的人都說,以後適合做律師或者演員啊。」所以,那時候的他,已經敲定將來要進入演藝學院學習,不過想演戲也給他帶來錯誤的信息,「對於我來說,進入演藝學院曾經是個藉口。那時候對演戲沒有認知,以為可以很懶,不需要讀書。」

渾渾噩噩的生活一直延續到中五,那時候的他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就只會不斷做兼職去賺錢,或者人生在打機中度過,將會陷進迷茫當中,人生不能再這樣浪費下去,「知道自己有想做的事,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還是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做不到,所以我不能讓自己的人生頹廢下去,第一步就要完成社會要我做的東西。」

進入演藝 首獲重要角色

重新投入學習,這次他的目標很清晰,雖然知道自己什麼都不了解,但他利用課餘時間報讀相關的工作坊,真正接觸和了解什麼是演戲,幸運的是,身邊的人都支持他走這條路,「我的老師指導了一條正確的路讓我走。而我的家人,從我考進演藝開始,直到現在拍戲和做宣傳活動,都在背後支持我。特別是媽媽,帶不同的朋友去看了6次《哪一天我們會飛》。」

阿軒演出《哪一天我們會飛》的蘇博文一角後,人氣急升,而阿軒更從蘇博文身上挖掘了自信。

順利考進演藝學院戲劇表演系的他,更接近心中的目標。而黃修平導演的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也讓「吳肇軒」這個名字獲得更多人的認知和賞識,甚至多了一班粉絲追隨。但是,他最希望是大家欣賞他所演的角色,「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者角色,都有讓人同情和吸引的地方;這令我有動力設計好每個角色,但我也不是每一次都會飾演大家喜歡的角色。」

自揭中學出招追女仔

蘇博文一角除了讓阿軒多了個中學生涯,也讓他有其他得着,「做每個角色都是一種挖掘,我從他身上發掘了自信,甚至自傲和妒忌,或者更多黑暗面。而那一份自信對我之後做舞台的工作、或者演戲和上課、或者與人相處,都比之前有所進步。」

同樣戴眼鏡、說話溫柔及目標清晰,但阿軒坦言與角色完全不相似,他笑說:「可能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喜歡女孩子,然後就是追女孩比較弱,我喜歡開朗和愛笑的人。」

阿軒自言與蘇博文並不太相似,但在追求女孩子的方面上比較相似,都比較弱。

談及追女孩的方法,阿軒分享了中學時候的經驗,「那時候,有一段時間我手上戴了兩隻手錶,就連上台演舞台劇都不脫下。然後到我向心儀女孩表白的那天,我就將其中一隻手錶送給那位女孩,而那個時期全校都知道我有這兩隻手錶的故事。」

望向未來,阿軒希望繼續以演員的身份繼續下去。但,此刻靜默低頭的他,在紙上寫了些什麼?會在相關文章(《吳肇軒的另一面》)中揭曉。(葉璋時攝)

作為演員生活下去

演出蘇博文一角之後,阿軒得到很多的機會,希望能演出更多不同的角色,「雖然,我對於某些角色,需要較多的磨練和人生經驗才能掌握,但依然想試,就算是比較沉重的角色也一樣想演。」

吳肇軒的前路慢慢清晰,堅持不懈的追夢人,總有一日能碰觸心中所想的,並得到機會。「我希望作為演員繼續生活下去,繼續用這個身份去看身邊事物,亦希望呈現更多不同面給觀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