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王于漸等38名經濟學者聯署:上佳投資 湯家驊fb叫好
高調反佔中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雷鼎鳴、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等38名學者發表聯署聲明,支持「明日大嶼」願景,學者在聲明中強調「明日大嶼」不但是可負擔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資,甚至可紓緩三隧負荷。他們解釋,人工島帶來的財政收入,單計算賣地已可回本,「政府財政綽綽有餘」。
參與聯署聲明的雷鼎鳴、鄭國漢、全國人大前代表劉佩瓊、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王于漸等。
學者在聲明中指,在「明日大嶼」願景出台以來,社會議論紛紛,出現不少是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因此他們「不得不站出來」,強調「明日大嶼」不但是可負擔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資。
學者指出,按發展局的初步估計,人工島填海的成本每方呎為1300至1500元,但若政府收回新界的棕地或農地以作新市鎮發展用途,按政府最新的收購價,每方呎最高達1350元。根據慣常做法,政府還需要為農作物和其他損失多付25%的補貼,即近1700元,可見收回棕地較填海的成本更高。
另外,根據政府最新的資料,第一階段1000公頃的交椅洲填海,將提供40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相等中環八成面積, 按每呎樓面地價九千元的保守估計(只是啟德地價七成),商業土地收入約3600億。
而兩階段合共1700公頃的填海,最多興建12萬個私人住宅及28萬個公營住宅。保守估計每個私人住宅土地收入約四百萬,12萬個私人住宅的土地收入約4800億。以上兩個項目的賣地收入為8400億,「還未計算第二階段喜靈洲填海的商業用地的賣地收入及島上可創34萬個職位計衍生的稅收及經濟收益,財政收入肯定十分可觀!」
因此,學者認為人工島帶來的財政收入,單計算賣地已可回本,還未計算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稅收及其他社會效益,又認為以香港政府的財力,應付計劃可說是綽綽有餘,「就算出現一定超支,也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保持香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故綜合以上成本效益的考慮,「明日大嶼」願景明顯是上佳的選擇。
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則在Facebook轉貼有關新聞,認同學者的說法,「事實便是事實,口號政治始終改變不了事實。」不過他指,有一點學者們未有觸及,他認為填海大幅改善港人平均居住空間和生活質素的可能性,「這些願景目標,而非不斷爭拗內耗,才是我們追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