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刊物:港府無法迴避「去殖民化」 斥管治階層墨守陳規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由「海歸派」商界人士組成的紫荊黨,近日在內部刊物發表「觀點」文章,指香港政府施政思維上「去殖民化」,是未來不可迴避的議題。
文章指,回歸後香港政府的政策思維,仍然擺脫不到英國殖民時期的影子,漠視國家利益和發展方略,在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便是一例。文章指,特區政府存在系統性的「殖民主義殘餘」,必須對這些舊有的殖民地觀念加以批判、反省與修正,又批評香港管治階層「戴上了新殖民主義的面具」,「只知墨守陳規,不知順時而化」。

紫荊黨認為,沙嶺殯葬城爭議,正好顯示香港政府施政未脫殖民思維。(資料圖片/林頌華攝)

引殯葬城例 指政府施政未脫殖民思維

《香港01》取得紫荊黨內部刊物,其中一篇文章以「去殖民化是特區政府無法回避的課題」為題,當中提到港府計劃在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明顯與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背道而馳」,質疑特區政府沿襲了英國殖民時期的城市規劃,刻舟求劍,終致與新時代完全脫節。

文章指,英國人在香港回歸前的城市規劃,完全是基於維護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例如大面積規劃郊野公園,目的之一是為了確保本地淡水供應,防止大陸因中英關係惡化而斷水;深圳河地帶設定為邊境,主要基於英方軍事防務和治安的考慮。

文章指,「超級殯葬城」事件所體現一種「戀殖現象」,「因為特區政府中存在系統性的殖民主義殘餘」,只有對這些殖民主義觀念和政策進行「批判、反省與修正」,香港才可能成功地在中華民族和中國範疇之內,構築具有自主性的主體意識,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斥新管治階層墨守陳規

文章進一步解釋,回歸後香港的新管治階層「戴上了新殖民主義的面具」,他們認同、學習的目標,仍然是英國統治階級,施政時只知墨守陳規,而不知順時而化,不懂解決新出現的社會問題,甚至拿著納稅人的錢財,包括土地在內的國家資源收益,耽於逸樂;當基層和中產走上街頭表達不滿時,管治階層「回歸殖民主義內在邏輯」,推動民族內部的「社群和地域歧視」,最終變成主要針對內地人的排外主義,並不惜讓社會暴力以最原始、最醜陋形式表現出來。

他們認為,正是回歸後經濟領域壟斷加劇、政治領域官商合謀、社會領域缺乏階層流動等現象,導致基層和中產民族主義退潮,以致強大的本土主義思潮崛起。

+4

引「黃色經濟圈」例子 斥港府於「去殖民化」問題態度軟弱

文章批評,香港的本土主義者不是取消殖民時期的同化機制,而是主張以「黃色經濟圈」這種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運動形式,「煽動市民主動積極地將殖民時期的傳統帶入日常生活的實踐,努力恢復殖民時期的生活方式」。文章指,「黃色經濟圈」的出現和蔓延,與特區政府在去殖民化問題上的模糊和軟弱態度,有直接的關係。

文章又指,香港要在不斷試錯中摸索經驗,嘗試在東方與西方文明之上的更高層次建構普遍性價值,遏制對西方的仰視甚至崇拜,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其實就是朝此方向的一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