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界論壇齊撐愛國教育 劉智鵬:香港從沒被割讓︱立法會選舉

撰文:吳倬安 林嘉成
出版:更新:

新一屆立法會重設選委會界別,吸引多名學者參選,今日(26日)論壇上討論到如何推動港人尊重「一國」,本身是歷史系教授的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跟隨過往官方口徑,指1997年國家只是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從沒將香港割讓予其他國家。

劉指回歸前,本港和內地一直在同一國家下實行兩種制度,認為這段歷史一直被忽略,「一國兩制」的概念是由鄧小平根據歷史規律發展出來。他認為只有一成高中生修讀中史和世史,令學生在認識國家非常不利,認為政府須調整和改革歷史教育,了解國家現代史、當代史和近代史。

這種歷史觀點在2018年出現,當時教育局在審查歷史教科書時,指部份教科書談及回歸時使用「收回香港主權」字眼並不恰當。其後特首林鄭月娥也指,中國從沒將主權交給第三者,認為「恢復行使主權」說法更為精準。

陳沛良:教材須送審 倡強化教師認同感

論壇上眾多候選人都提出要加強愛國教育,口徑一致,本身是中學校長的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認為須重振愛國教育,認為愛國教育具現實意義。有中資背景的中國太平保險(香港)總經理陳沛良,也認為中國歷史、文化及愛國教育須同時加強,首要是強化教師團隊培訓,「教師有認同感先會教好」,又指有很多教材也出現偏頗內容,強調須設教材審查制度。

港區全國政協、民建聯陳仲尼則建議,須增加愛國教育和內地交流團,讓學生更了解國家。新民黨容海恩同意陳仲尼看法,認為過往暑假的交流團時間太短,認為應舉辦較長時間的交流團,例如要求學生每個學期均須到內地不同地方交流,認為政黨和地區人士須做好宣講,並向海外社會講好「一國兩制」故事。

周文港。(廖雁雄攝)

周文港:只做內地中產市場 未來已非常好輝煌

除了愛國教育,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都有不少人關注,嶺大學者周文港稱,自己研究區域經濟,內地有逾3,000萬中產擁有3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4億人年收入過10萬元,屬中等收入人口,到2035年人數將進一步攀升到8億,直言內地市場之大,「14億人(香港)做唔晒,只要做好中產市場,未來已非常好輝煌。」

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按此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