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作客】Social Dining一餐住家飯感受異國文化

撰文:黃美云
出版:更新:

到喜歡下廚的陌生人家作客,我們嘗到他們家的拿手菜式,更多的,還想知道菜式背後的故事。數月前,曾與朋友到離島一對夫婦家中吃飯,他們的家並不大,有黑貓、白貓,我們三人和他們二人初次見面,吃飯喝酒,就是在一席間簡單的交談,頗自在。我們是他們接待的第一組陌生人,前往,純粹為了好奇,他們待客則為了認識朋友,更多的是與別人分享廚藝和自己的旅行故事。

這種用餐體驗對於不喜歡交談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也是累。然而,social dining也深得不少人的喜愛,平日朝9晚9工作,加上自己宅宅的,沒有多少機會認識工作以外的人,又或厭倦餐廳用餐模式,「家」成為不少人渴求的聚腳點。

Boni和丈夫Kai到西班牙人Elana和Juan家中作客。(李孫彤攝)

與Airbnb運作模式近似的網上訂位用餐平台Plate Culture於2013年在馬來西亞成立,其後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地都有主人家(Host)加入,主打東南亞市場,而最近發展到香港,有40多家Hosts。

台灣人Boni Lin是香港區唯一的員工,她平日工作需為平台尋找主人家,每周親自到不同的家庭試菜、了解他們對下廚的熱誠。Boni頗享受這工作,到過土耳其人、西班牙人、香港人、南非、法國等不同Host的家,「每一家都有其特點,有一家是土耳其人,屋主曾經到過上海工作,有見當地人對土耳其文化沒有認知,他就開始做一些home dining的東西,請朋友到他家吃飯。也不算是私房菜。後來,他來到香港找到了我們。」

擺設精緻的天台用餐環境和Plate Culture上多位異國主人家。(由受訪者提供)

上天台落遊艇 感受各地住家飯風情

土耳其人外,她還到過一些天台用餐。「加勒比海的Host,白天是服裝設計師,晚上則在天台開一張細枱,招呼客人是業餘興趣,那裏地方很小,我和丈夫和Host三個人一起吃飯,現場有Bob Marley音樂,很加勒比海風情。從Host知道加勒比海很多中國人,所以菜式也有點中國元素,會吃飯和雞肉。」同樣是天台,但是大很多,環境也較別致,「來自南非的兩夫妻,其菜式受西方和南非菜影響,菜式fusion,而他們正職都是老師,很喜歡與我們分享旅行故事。還有一家法國人,她在西貢有一駕遊艇,我們便在船上吃晚餐,環境很不錯。」

Boni的工作需要常常到不同家中試菜,頗令人羨慕。(李孫彤攝)

然而,也並非每個使用Plate Culture服務的人都樂在其中,Boni收到一些要求我們改進的意見,「去到主人家,我沒有私人空間。 」 她認為,這是一種不了解。因每個家庭都不是餐廳,主人家會與客人坐下來吃飯,才能有文化交流。

共享經濟more than food

Plate Culture巧用共享經濟的概念,Boni說:「科技讓人產生距離,我們則希望可以透過科技拉近人的距離。每一餐都可以聯繫更多人。我們覺得Plate Culture適合香港,這裏有很多文化,在餐桌上大家可以知道不同文化。在香港家庭都很小,既然你都煮飯了,不如煮4個人或6個人,就如西班牙人Elena(其中一個Host)說,她不是專業的廚師,但分享食物,也分享故事。大家一齊吃飯是more than food,是一個體驗。」

Airbnb在港並不被認可,對於訂位平台是否踩法律界線,Boni解釋,「我們有法律顧問,作為一個訂位平台是合法的。我們不是餐廳和私房菜,就好似請朋友到家吃飯,一個home dining event,付錢是分擔費用。主人家都不是專業訓練的廚師,有人就問我食物中毒或衛生問題,大部分的Host都是坐下了和客人一齊吃,比較安心。」

Plate Culture
https://platec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