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5周年】大肚婆遊日怕不怕輻射? 3位醫生同你解釋

撰文:鄧芯怡
出版:更新:

自五年前日本福島大地震引發核災,「想生BB唔好去日本!」、「日本有輻射好易流產!」,遊日後中輻射致流產的「真人真事」等訊息,不斷在手機廣泛流傳,但市民一般較難判斷這些都市傳聞孰真孰假。《香港01》訪問了3位婦產科醫生,3個都說有不少孕婦遊日後求診檢驗,但至今未有流產或異常個案。衞生署亦指出除非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鄰近地區,否則接觸輻射機會很小。

郭氏夫婦帶著兩名兒子,差不多每年遊日一次,表示要以親身經驗證明遊日是安全的。(受訪者提供)
郭太說有信心帶小朋友遊覽東京大板,質疑網上太多有關「 流產」、「患癌」的謠言,但未必有科學根據。(受訪者提供)

5年前福島大地震發生時,郭氏夫婦的大仔才26個月大,一直飲日本奶粉。郭太說:「當時很擔心奶粉受污染影響小朋友,即時轉用香港奶粉,身邊的家長朋友都怕到日本,但冷靜過後,便會細想究竟去日本、食日本食物安全嗎?」

郭太認為福島的確有輻射污染,網上資料、研究和報道都證實有食物受污染。不過她3年前看到Helen Mary Caldicott的演講片段,片中這名曾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醫生表示,因為每天有400 噸核廢水流入太平洋,輻射迅速擴散,呼籲除日本食品,歐洲食品都要避免:「這種說法造成恐慌。不要食日本食物,不食歐洲,但中國、台灣接連揭發黑心食品,更令我們擔憂!地球是很危險的。」

考評局報告批文憑試生欠常識 以為梅花可製棉 手機輻射致近視

香港背景輻射高過日本?專家:核污染已沉降土地

郭太寫網誌介紹遊日原因,和提供核輻射知識,希望大家可以加深討論。(受訪者博客截圖)

於是兩夫婦開始認真找資料,諮詢醫生意見,並於前年寫網誌圖文並茂講解核基本知識,向家長解釋孕婦應否遊日。最終日本再次成為他們的旅遊勝地,差不多每年也「朝聖」:「不應自製恐慌。旅行目的是見識別國文化和遊玩放鬆心情,太擔憂就失去遊行意義,如果真的太憂慮就建議去別處了。」

究竟去日本旅行,尤其是孕婦,怕不怕?記者問了3位婦產科醫生的意見,包括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威院婦產科主管張德康醫生和婦科腫瘤科醫生盧永傑。當中2位醫生認為旅遊區輻射水平低,毋需過分擔心,但一位醫生建議可免則免。

 

靳嘉仁醫生

張德康醫生 盧永傑醫生

孕婦應否去日本?

可以

(旅遊景點輻射水平可接受)

可以

(除懷孕頭幾個月胎兒未穩,不應外遊)

如非必要,盡量避免

輻射有何影響?

如大劑量輻射,懷孕初期可導致流產,或形成畸胎。嬰兒長遠患甲狀腺癌或血癌機率較高。

服食碘片有用嗎?

不肯定,但不建議孕婦服食 有用,碘片可保護甲狀腺,可減少甲狀腺癌的機會

 

三位醫生均表示,這幾年有不少孕婦遊日後求診,但檢查後都未發現異常情況。

衛生署亦表示,除非曾到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地區,否則接觸到輻射的機會很小。根據港府發出的外遊警示,日本只有福島縣被列作有威脅跡象的地方,即黃色旅遊警示,旅遊人士不應進入福島第一核電廠20公里範圍,及被日本政府劃定的禁區。醫管局則表示未有輻射相關的統計。

不過,根據日本傳媒報道,去年10月日本政府第一次承認,有福島核電廠員工罹患血癌,是首宗被確診個案,有3宗類似個案仍待核實。醫生指,受輻射影響致癌的個案,可能需要5至10年才會浮現。最近亦有調查發現,事發時住在電廠附近的青少年,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一般人高逾20倍。

城大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高級工程師陸炳林則表示,要長時期及大量食用受污染食物才會構成風險。如攝取超過100毫希輻射劑量的食物才會增加癌細胞生長的機會。以進食受銫137污染的食物為例,本港檢測進口食品的安全上限為1000bq/kg,即成人每日進食1.51公斤受污染食物,進食一年,會涉取到1毫希輻射劑量,仍屬安全水平。如果一年內每日進食逾151公斤受輻射污染食物,才會超出100毫希的危險水平。

(資料來源:日本國家旅遊局)

日本當局致力挽回旅客的信心,香港訪日人數由2011年的36萬回升至去年的152萬。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資料,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24公里的南相馬,現時的輻射劑量為每小時0.14微希,距離230公里的東京錄得0.031微希,和世界各地相若,甚至更少。(左圖)

註:1000微稀=1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