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骨枯】日飲三瓶啤酒 25歲男骨枯 關節疼痛不良於行

撰文:張善彤 張美蘭
出版:更新:

一般人以為經常「劈酒」、飲用烈酒只危害肝臟,其實酒精的威脅或已悄悄滲入骨頭,導致骨枯。本港曾有年僅25歲男青年,行路會一拐一拐,猶如一個老伯,求醫後發現他的髖關節有嚴重骨枯。原來青年的酒齡已有7年,他自成年後每日飲3大瓶啤酒。骨科專科醫生指出,研究發現,長期大量飲酒的人,比常人患骨枯的風險倍增,臨床所見不少需要更換人工關節的患者,均有飲酒習慣。

攝影:黃寶瑩、江智騫

香港飲酒文化興盛,打工仔「Happy Hour」和見客應酬一般離不開酒精。

私人執業骨科專科醫生吳富源表示,骨枯個案一般見於40至50歲人士,但近年臨床所見,30至40歲患者數目增多,估計與飲酒過量有關。按他臨床經驗,更換人工關節(俗稱換骹)的個案,主要病因是骨枯。兩成因骨枯而需「換骹」的求診者承認有飲酒習慣,但他估計實際個案或更多。

最嚴重需換骹

他見過最年輕的骨枯患者僅25歲。患者因關節疼痛而求醫時,兩邊髖關節已分別確診患上骨枯第二及第三期。患者的其中一邊髖關節接受減壓手術後,成功保住關節,但另一邊髖關節則已塌陷,只能以「換骹」解決。原來該患者自18歲開始,每日喝2至3大瓶啤酒,經年累月,骨枯問題日漸嚴重。最後他戒酒,活動能力改善。

另一名36歲骨枯男病人自十多歲開始飲酒,漸漸變成酗酒陋習。吳富源透露:「該病人什麼酒都溝來飲,啤酒、紅酒、白酒、威士忌也會飲。」結果,患者求醫確診患上罕見的多發性骨枯,且屬最嚴重的第四期骨枯,膝頭、手臂骨、髖關節均有骨枯。由於患者的骨頭已完全「磨蝕」,必須做「換骹」手術。患者換骹後仍然經常因醉酒發生意外,前後曾「甩骹」超過20次。他最終沒戒酒,且服食毒品,現已去世。

吳富源指每個人的體質各異,部分患者喝酒幾年已可出現骨枯,有人則可數十年後才出事。

關節痛「長短腳」應求醫

長期飲酒如何破壞骨關節?吳富源解釋,酒精有3大因素可損害骨骼,包括破壞造骨細胞,令通往骨胳的微絲血管收窄,或令骨胳周邊的脂肪細胞脹大,從而壓着血管令骨骼細胞缺血,導致骨骼慢慢退化。

他引述日本研究指出,人們每星期喝4支750毫升的紅酒,比沒有喝酒的人患上骨枯的機會高出10倍。

吳又稱,當髖關節出現骨枯,患者的關節漸被磨蝕,一般會出現劇痛,甚至俯身綁鞋帶也有困難。他指大多患者確診骨枯時屬第三期,可接受植骨或減壓手術紓緩問題,若是第四期,便需「換骹」。過量飲酒容易發生意外或跌倒受傷,導致「甩骹」。因此,若患者對酒精有依賴,更要安排患者作戒酒治療,避免發生不幸事件。

除了飲酒,導致骨枯的高危因素還有注射高濃度類固醇、股骨曾接受放射性治療、股骨頸骨折等。

早期骨枯病人的病徵不明顯,照X光也難察覺。他提醒,病人若發覺自己關節疼痛及繃緊、感覺自己「長短腳」等病徵,應求醫檢查。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