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傳奇4】吳哥王朝稱霸中亞拳術:鬥獅拳
公元九世紀柬埔寨吳哥王朝以鬥獅拳雄霸中亞,可是隨著王朝衰落,外族入侵,昔日聞名東南亞的鬥獅拳亦因為政權打壓而幾乎失傳。九十年代柬埔寨建立民主政府,在全國上下和政府努力下,柬埔寨鬥獅拳再度復興。
《功夫傳奇IV:再闖武林》第二集,兩位主持陳志忠和蔡鎮崑將拜訪柬埔寨不同地方武者,了解這門近年嶄露頭角,將於2023年東南亞運動會第一次成為比賽項目的武術:鬥獅拳(Bokator)。
文、攝:賴家俊
柬埔寨拳是近年才復興的拳術。七十年代赤柬政府打壓武術,很多拳師遭到屠殺,直到赤柬倒台,在美國的柬埔寨武者尚金憲(San Kim Sean)才歸國推動柬埔寨拳復興運動,在倖存拳師和政府支持下,他整合了一套有位階的搏擊系統,並命名為Bokator。現在柬埔寨各地不同流派拳師,對外均沿用統一名稱Bokator。
▍Wilson:融入舞蹈樁法甚具特點
陳志忠(Wilson)十多歲起練中外周家,後來亦學習詠春、周家螳螂、白眉等國術功夫,為了充實擂台搏擊經驗,再學習泰拳和跆拳。早於《功夫傳奇》第二輯時,已擔任主持負笈韓國習武。由於香港並無柬埔寨拳傳人,Wilson知悉他將拍攝是次節目,於是蒐集資料,提早到訪柬埔寨鄉郊,了解當地武術情況。
「拍攝前我以為鬥獅拳好像泰拳,而當我資料蒐集時發現這門武術很少資料,很神秘。我到達當地村莊,原來當地不少拳師,以口耳相傳和身體記錄了祖傳技藝,而且很有系統和明確對戰思維,只是他們不以文字對外發布。」
伸延閱讀
柬埔寨拳除了拳腳功夫外,還有摔技和寢技。Wilson表示,這些技術還有更深入層次,例如拳以外又有掌法,肘技除了大家常見的「米」字型打法外,還有很多想不到的打擊角度,而且更有長短不同兵器。
最令Wilson難忘的是鬥獅拳對戰時,拳手看似跳舞的站樁。
「除了Bokator外,我們亦學習傳統摔跤。這兩種武術都有比賽,但比賽時拳手卻會像跳舞般不斷左右轉樁,有點像韓國拓肩。鬥獅拳也會像古泰拳一樣拳手會有單腳站樁,這些如跳舞或單腳的樁法背後有攻防戰略。例如鬥獅拳可落地,單腳站樁看上去和對手有一段距離,但拳手只要落地一個翻滾,可以瞬間埋身攻擊。」
▍崑:二人對拆絕佳訓練
另一位主持蔡鎮崑(阿崑),自小對武術有濃厚興趣,拜意拳伍智恒師父門下學習意拳多年,曾參加多場散打和拳擊比賽。
「這次親見鬥獅拳比賽,發覺拳手在對戰時喜歡走外門,不前衝。尤其在擂台搏擊中,我見到柬埔寨拳手對泰籍拳手時,要麼以肘膝打十分埋身距離,要麼用踢腿打遠距離,甚少打拳擊距離,反而泰籍拳手不斷搏拳。在鄉村學習傳統流派時,他們十分清晰以怎麼技術打自己想打的距離,這個搏擊經驗令我很有啟發。」
而對兩位主持最深印象,是鬥獅拳對不同身位打法都有詳細要求和技法配合。
阿崑表示在學習傳統流派時,他們要求拳手由蹲下的低樁做起,他們認為在最低身位打是最難。當你蹲下時,對手攻擊你範圍其實少了很多,而且蹲下時突然彈起或滾地翻身,速度會快過走步。
Wilson補充,他們在其他流派學習時同樣對站樁身高有極高要求。鬥獅拳有站、半蹲、蹲下和跪下不同高度樁架,不同樁架會配合相關姿勢,例如翻滾動作等。他以跪樁為例,跪下時對方打你的地方只有頭部,反過來你也只需要考慮如何因應這部位配合攻防。
鬥獅拳特別注重二人對拆訓練。
「其他武術都有對拆,但鬥獅拳的對策甚有真實打鬥味道,可觀性高好真實,而且二人對拆可訓練協調和距離感,鍛煉自然反應。記得拜訪國家隊時,他們很少打沙包,較多是二人對拆。有一次見當地人以未開鋒兵器對拆時,刀鋒交錯一刻可以打出火花,可以看到他們雖然只是『表演』,但十分認真。」阿崑給小記分享他在練習期間,避雨時拍下兩位小孩對拆的片段。(見下面片段)
▍鬥獅拳可剛可柔
近年柬埔寨政府積極推廣鬥獅拳擂台活動,擂台上拳手英姿也讓鬥獅拳添上幾分剛陽味。但阿崑表示,他起初以為鬥獅拳很剛猛,但原來也有柔的一面。
「其中一個師父和我對掌,好似太極高手一樣,那種力不鬆又不緊,你要親身感受才能明白。」
而鬥獅拳可以迅速在全球崛起,兩位主持不約而同表示柬埔寨人上下一心推廣自己國術,是當中關鍵。
Wilson表示:「鬥獅拳有傳統武術一支,亦有由政府推動整合轉化為搏擊運動一支。但不論那一派別他們對外都只叫自己為Bokator,不分彼此。在柬埔寨,你會感到鬥獅拳是很時尚的運動,很多青年人會觀賞拳賽,不論怎麼地方當地人都可答到你怎麼是Bokator,好像全民參與一樣。」
【播映日期/時間】
2019年10月27日起
港台電視31
逢星期日晚上9點05分
2019年10月30日起
無綫電視翡翠台
逢星期三下午6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