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改編,為何《第一爐香》劣評如潮《Drive My Car》享譽國際?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去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殊榮的許鞍華今年交出第三度改編張愛玲的新作《第一爐香》,坊間卻劣評如潮,狠批電影恍如「對張愛玲一場蓄謀已久的復仇」,有評論甚至直指整個故事像落在一個架空的城市、架空的時代,而不是張愛玲的香港,也不是許鞍華的香港。

面對外界紛紛擾擾的評論,許鞍華坦承是好好的上了一課。也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作品、在國際影展廣獲好評、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新片《Drive My Car》,可作為文學改編的示範作,為創作者與影迷上一節寶貴的電影課。

+1

電影講述舞台劇導演無意間發現了妻子的秘密,兩人尚未坦承心事,妻子就意外去世。丈夫一直用妻子的錄音帶沉澱情緒。兩年後,他在廣島擔任藝術節客席導演,遇上寡言的司機,他希望憑藉契訶夫的戲劇勉勵自己,而亡妻的秘密再次成為他的心魔。

出色的導演和編劇總是特別懂得撰寫角色的動機和行為,這是每一個創作者的必修課,但當中充滿陷阱。當創作者憑空想像角色,那些一廂情願的邏輯看似說得通,表演出來卻往往顯得荒謬。由濱口龍介執導及編劇的《Drive My Car》並不急於交代故事的來龍去脈,先編織一場又一場日常生活,再交給觀眾拼湊全局。電影中丈夫的隱忍和疑惑,跟其創作上的瓶頸交織起來,而且以平淡緩和的方式推進,手法上大巧若拙。

懂得發掘我城日常生活且呈現給觀眾,將成為下一個十年本土電影工業一項重要的使命。優秀的劇本得以讓電影不必依靠原著小說或作家的魅力,單單當作一部獨立的電影也站得住腳。相比起改編失敗的《第一爐香》,《Drive My Car》有很多教科書般的示範,無論是想學習技巧還是想純粹欣賞,這是一部今年最不可錯過的電影……

這個時代不缺全方位拍攝人物和故事的作品,怎麼去拍,如何呈現才是關鍵,《Drive My Car》成功做到這些關鍵要素。(電影劇照)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6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2月20日)《《Drive My Car》:文學改編上乘示範作》。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6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新人事帶來新風氣? 「愛國者治港」考驗才剛開始

誰在束縛智障人士的婚戀權利?

商湯煞停上市 香港市場應嗅到的警示

新冠疫情兩周年:這場百年不遇的大危機改變了什麼?

痛失深藍選區 約翰遜政治魔術不再?

那死於新冠的80萬美國人

哈勃望遠鏡繼承者升空 將可找到「另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