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地蓄洪池守護香港 提早落成節省6000萬公帑

撰文:黃煒堯
出版:更新:

近月颱風連環來襲,其中「天鴿」更令香港、澳門、珠海等地都出現水浸。全球各大城巿均要面對水浸問題,香港原來有3個地下蓄洪池,守護香港市區,免受水浸影響,其中位於跑馬地馬場正下方的跑馬地蓄洪池,於今年全面啟用,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在雨季期間,大幅減少下游渠道的壓力,紓緩灣仔、跑馬地和銅鑼灣一帶的水浸問題。

過去每逢雨季,跑馬地一帶易受水浸影響。(渠務署圖片)

過去每逢雨季,跑馬地均會受水浸影響,其中於2000年8月24日、2006年4月24日及2008年6月7日暴雨,灣仔及跑馬地發生嚴重水浸。尤其於2008年暴雨,當日早上8時至上午9時的一小時內,天文台總部錄得145.5毫米雨量,創下1小時最高降雨量紀錄,全日錄得的雨量達307.1毫米,是6月份第5最高單日降雨量紀錄,造成跑馬地大坑道、石塘咀薄扶林道、水街與山道、灣仔黃泥涌道、天樂里等區嚴重水浸,水深及膝,汽車拋錨,途人險象橫生。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於2012年展開,於跑馬地馬場正下方建造大型蓄洪池。(渠務署圖片)

為解決水浸困擾,政府於2012年執行《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於跑馬地馬場正下方建造深3米、約5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蓄洪池,總容量為6萬立方米,相等於約24個標準游泳池,工程共耗資共10. 7億元,至今年3月全面啟用,比原定計劃提早了一年落成,共節省約6000萬元公帑。

智能水閘助控制水流方向,減低水泵負擔。(黃煒堯攝)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師袁佩姍表示,由於跑馬地馬場會舉行夜馬賽事,又有康文署轄下的足球場,因此於工程開始時,曾與不同部門協商如何將工程影響減到最低,當時與康文署協議工程進行期間,只會關閉3個足球場,並設立「執波熱線」,幫助波友執波。另外,渠務署又與賽馬會協商,盡量於賽馬日開始前停工,同時把高於3米的機器收起,以免影響馬迷觀賞賽事。

袁佩姍指跑馬地蓄洪池採用自動化監察系統,設智能水閘,當大雨來臨水位過高時,水閘便會啟動,容許雨水流入蓄洪池,而當停雨後,水閘會再將蓄水池內的儲水回流往箱型暗渠排放,減低水泵抽水負擔。

渠務署職員可透過手機,隨時監察蓄水池情況。(黃煒堯攝)

渠務署以手機實時監控情況

袁又指蓄洪池於智能水閘口裝有閉路電視,又設有4個水位感應器,渠務署可以透過手機軟件,實時監控海面水位和上游暗渠情況,並能收集和排放雨水,減少雨天時下游壓力,而收集到的雨水再循環再用,每年可提供22萬立方米重用水。

由於工程提早落成,早於去年雨季已發揮排洪作用。去年10月19日,天文台懸掛黑色暴雨警告,全日總雨量達233.4毫米,跑馬地及灣仔一帶最高每小時雨量更達96毫米,當時蓄洪池第一期工程已完工,成功收集2.7萬立方米雨水;而於今年5月24日,全日總雨量達273.6毫米,跑馬地及灣仔一帶最高每小時雨量達85.2毫米,蓄洪池共收集1.2萬立方米雨水。由於兩次暴雨日子均為周三賽馬日,蓄洪池不但防止跑馬地及灣仔一帶水浸,更避免跑馬地馬場草地被淹沒,令該兩天如期「馬照跑」。

有電影公司借用蓄洪池取景。(網上劇照)

電影《使徒行者》曾取景拍攝

除了防止水浸,蓄洪池亦有借出予電影公司,作為拍攝場地之用,其中電影版《使徒行者》多幕臥底講數情節,均於蓄洪池內取境,港台的紀錄片節目與電台節目,亦不時借用蓄洪池作拍攝之用。

此外,蓄洪池工程引入環境保護元素設計,於水池上方鋪上草皮,供市民遊玩用。蓄洪池建設保護了跑馬地一帶免受水浸危害,於2015年4月和今年6月,先後獲英國新工程合約用戶組織獎項,可見跑馬地「地下神殿」的地位備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