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爆滿】精神病科病床減千張 社區個案經理工作超負荷

撰文:蕭輝浩 簡浩德 張美蘭 黃卓然
出版:更新:

據統計顯示,醫管局現時的精神科病床,比2003年時還要少約一千張。病人去了哪裏?其實自2010年起,醫管局推出「個案復康支援計劃」,由社康護士、社工或精神科職業治療師擔任個案經理,協助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區。
不過,社區個案經理人手一直不足,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指出,本港原有標準是1對50,即預計一名個案經理跟進50宗個案,比起外國標準約1比20為低;在實際環境下,更加無法達到原訂的水平,不少個案經理需要跟進的個案,達60至80個。他直言:「有數得計,若1人處理80個個案,隨時一個月都未能探訪一次。」

精神科醫生陳仲謀(資料圖片)

精神病人減住院融社區 社區人手卻不足

本身是精神科醫生的陳仲謀指出,以個案管理模式處理精神病個案沿自澳洲,不過本港每年放在處理精神問題的開支,包括住院、教育、宣傳,卻只有澳洲的四分之一。陳表示,減少病人住院,讓他們適應社會是國際的大方向,但未必等同可以扣減病床。醫院在處理精神病病人上有重要角色,「病人病情嚴重時,始終要回到醫院。」至於,是否曾有有需要個案,因為床位問題而未能入院,他則回應暫未聽聞。

雖然讓精神科個案及早融入社區是有好處,但如果跟進的資源不足,卻可以帶來嚴重後果。陳仲謀表示,由個案經理照顧的個案一般病情較為嚴重,甚至有傷人或暴力紀錄。如果一名個案經理需要處理60至80個個案,超出負荷,隨時一個月未能進行一次探訪。他又表示,雖然重症精神病人人數一般穩定地佔人口某比例,不會突然膨脹,但社區內情緒病的患者卻愈來愈多,整體精神問題急需更多資源處理。

融入社區 有支援才有成效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指出,病人住院愈久,愈難出院,及早讓病人融入社區對病人有好處,因為長期住院會令病人產生無助感,依賴住院生活,亦曾有病人家屬依賴醫院環境後,拒絕安排病人出院。他指出,2001年世衛發表的世界衛生報告指出,對慢性精神障礙的人,社區跟進比住院治療有更好的效果和生活質素。但他強調,病人若由依賴醫院服務,改變致由社區跟進,社區跟進服務一定要足夠,並且需要完善的區域支援平台。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