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不再 母女電車同遊 「人肉導賞」教香港史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常被人說是一個無街之城,接連的天橋一條接一條。回到一百年前,市民的生活不離街道,交通、建築與街道的關係密不可分,沿著「叮叮」的電車聲,見證著城市發展軌跡。香港建築學會成立60周年,邀請約40個基層兒童率先試搭設有「人肉聲音導航」的電車,娓談百年電車路旁的建築特色,有「怪獸家長」選擇讓女兒放下學業重擔,重拾愉快童年,一起在周日漫遊港島。

「築電之旅」將於下月6日辦2場電車導賞團,透過遊走舊街新區,窺探香港建築發展及背後的文化變遷。(李澤彤攝)

「西營盤的『營盤』就是軍營的意思……」香港建築中心的建築師雷冠源擔任今次的活動導賞員,由屈地街電車廠緩緩出發,細說西營盤歷史,是舊日華人聚居之地,放眼而看全是一幢幢低矮的「騎樓」,街外的菜檔、藥房就在咫尺。生活就是這麼的貼近,「你們閉上眼聞聞是甚麼味道?」,大喊海味街的聲音錯落有致。

這種氣味亦勾起阿茹乘電車的日子。今年14歲的她,小學時期家住中環,笑指聞到這個味道,就想起與朋友乘電車到西環遊玩的畫面,「以前覺得電車很逼,上車落車沒甚麼特別」,搬離港島後,她卻想念往日在電車上看風景的悠閒,「與朋友嘻嘻哈哈地坐電車的快樂,好像找到昔日回憶」。

郭太(中)帶兩名女兒郭曉恩(右)及郭曉桐(左)參加電車導賞,希望能了解更多香港歷史。(黃靜薇攝)

虎媽學放慢腳步 帶女兒遊電車河

電車緩駛至「政府重地」的中環、金鐘,以往的英軍域多利軍營已變成如今的太古廣場,提及政府山時,10歲的郭曉桐顯得有點茫然,「我不知道它是甚麼」,港英時期,政府將花園道一帶列入行政及管治中心,興建現時的舊政府總部、禮賓府和前香港終審法院。對於千禧年後出生的她,卻為認識到「政府山」的由來而雀躍。

帶女兒走出課室外,對媽媽郭太亦是一個突破,她笑稱自己曾是「怪獸家長」,十分緊張兩個女兒的成續表現,結果卻令自已心理壓力很大,更令女兒感到喘不過氣來,「沒收她們的手機、不讓她們看電視」。後來丈夫逐漸發現長女曉桐壓力很大,一旦做不完功課就會逕自流淚,更一度擔心她的情緒出現問題,「他(丈夫)勸告我後,開始會帶她們兩個去遊玩,放鬆心情。」

香港建築師學會成員(右起)張國麟、梅詩華、郭曉施主理設計兩輛以生活和建築作主題的電車,展視街道及建築的獨特城市景觀,車身上可見西港城、灣仔和昌大押等特色建築。(李澤彤攝)

電車路的特色,幾乎是沒有山沒有海,源自1889年後政府陸續在港島區進行大型填海工程,電車路亦在平坦的新馬路上徐徐駛過112年。當中許多的歷史,郭太亦首次風聞,她靦腆地說自己是首次乘坐電車,「以前想第一次會是和另一半來」。

與情人在電車裡看悠悠風光,令人想起《胭脂扣》中如花跟著袁永定乘上電車欲尋找戀人,沿途看變遷的填海區、消失的太平戲院,她幽幽地說:「不知道我再來的時候,有沒有電車?」。

由當年走到今日,郭太慶幸電車在繁囂的香港,仍僅存一席位,「擔心它會有被取替的一日,在節奏越來越快的香港,電車帶給我們平靜、思考」。

「築電之旅」將於下月6日辦2場電車導賞團,透過遊走舊街新區,窺探香港建築發展及背後的文化變遷。

香港建築師學會網址:http://www.hk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