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開放日.有片】抑鬱症患者以沙畫治療 掃走情緒陰霾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有55年歷史的青山醫院,一直為精神病患者提供各種治療,協助其走出情緒低谷,抑鬱症康復者阿芳是其中之一。
抑鬱情緒未必為人所理解,患者有時只有默默垂淚。阿芳在康復路上以沙畫作治療,借助「沙的流動,釋放內心壓力」,「好似為自己抹眼淚、安慰自己」,感受生命曙光。她寄語同路人勇於尋求幫助走出陰霾,亦呼籲外界給予支持。

不願出鏡的抑鬱症患者阿芳表示,以沙畫與自己對話,為自己抹去眼淚。(胡家欣攝)

阿芳2007年確診為抑鬱症病患者,入住過青山醫院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她憶述,9年前因承受不到家中巨變,令自己身心承受壓力,「世界好似冧咗落嚟」,經常會躲在家中,甚至望出窗口,萌生自殺念頭,「跳出去,無晒壓力」。直至陪同家人求診,發現自己才是真正病人,要去接受精神治療。

由確診抑鬱症至進入青山醫院接受治療,阿芳曾因怕社會負面標籤而有所掙扎,「當時反應係,吓?自己要去睇精神病科?」,「覺得出面人會理解自己為軟弱,好渣。」幸好阿芳最後放下心理包袱,入院接受心理輔導,3年前更透過醫院社區精神科服務,接觸「沙畫」藝術治療,以沙代筆,繪出患病心路歷程,為心靈解結。

以沙畫釋放心中鬱結

雙手一掃一抹,阿芳以幼沙建構出不同階段的自己:有躲在漆黑山洞的自己、淚流滿面的自己及有光線穿過枝葉的風景,「光線透過樹葉散在我身上,是我最強壯的時候,繪畫時可以感受着希望的光線」。她指,專注忘我地繪沙畫,能釋放壓力及抒發情緒,亦是與自己心靈對話,好像親自「抹眼淚,安慰自己」。她寄語同路人勇於尋求幫助走出陰霾,亦呼籲外界對患者給予支持。

青山醫院首聘「過來人」為支援者

青山醫院5年前加強對患者個人康復服務,除了相繼加入沙畫及攝影等藝術自療,亦聘請過來人作為「朋輩專家」,希望更易解開精神病患者的心鎖,Jay是團隊成員之一。Jay表示,兩年前自己患有產後抑鬱症,經歷過情緒失控的低潮,最後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心理輔導並康復。她今年2月更決定轉職,接受院方6個月與社工輔導、職業治療及溝通技巧有關的培訓,並希望以自身經歷拉近與患者距離,以朋友方式支援對方,雖然未必解決他們問題,但可以聆聽對方心聲。

青山醫院醫生林碧荷(圖左)指,醫院5年前起聘請同路人作精神病患者的朋輩支援專家,Jay(圖右)是團隊成員之一。(胡家欣攝)

新界西醫院聯網精神科服務之康復進程及質素服務改善委員會召集人林碧荷顧問醫生表示,青山醫院是首間醫院聘請朋輩作為支援專家,團隊自2011年成立,目前有5位全職專家。林碧荷表示,雖然外界對精神病康復者已漸漸放下負面標籤,但康復者在重投社會時仍存在不少困難,如找工作時僱主會介意其精神病歷,甚至仍聽聞有房東會因而拒租單位等。她表示,醫院一直都會舉辦不同講座作公眾教育,又會上電台受訪,增強市民對精神病的認知,「如果社會再停留係『亂』、標籤他們『癡線』,咁會無進步。越開放去傾,唔好將佢變為秘密禁忌,呢個都可以幫社會去認識(精神病),唔會估下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