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起跑線?】劏房童無電腦落街做功課、靠手機上網:怕她近視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近年電子學習愈來愈普遍,不少學生都要上網做功課,教育局也建議在小學引入編程教育,但原來不少基層學生連電腦也沒有。就讀小一的欣欣每次要做網上功課,都要在功課輔導中心、公共圖書館之間奔走,或回到不足200呎的劏房,用媽媽的手機點開網頁,在收訊不好下漫長地等待,噘起嘴,仰天大嘆一口氣。
攝影:陳嘉元

沒有電腦,就只好用手機。

功課中心電腦限時、多人爭

下午4時,放學了,欣欣卻不能回家——不是留堂,而是要趕赴功課輔導中心,鬥快排隊用電腦做網上功課。「但有限時,每人只能用15分鐘,有時都做不及(網上功課)。」做不及就要再走到公共圖書館找電腦,但也要看運氣——不時有高年級的同學已在用。排到電腦、做完功課,往往已是晚上6時,欣欣終於可以回家。

正在讀小學一年級的她,和媽媽及將升讀小一的弟弟居於劏房,父親在外地工作,一家的收入用於租金後,已所剩無幾。這天欣欣在家中試着用手機開網上功課網頁,卻遇上劏房收訊不穩:「啊!開不到啊……」她無奈地垂下手機,扁着嘴看媽媽。「有時上不到網,驚做不完功課老師寫手冊——如果簽交8次就會記1個缺點。」

這時弟弟在旁邊玩磁石,網頁一直開不到,欣欣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去,兩姊弟玩起來,忘了功課。回過頭來再點開手機,網頁要重新載入一次。幸好這次快了點,但圖片還是要等,「有時要好幾分鐘才開到。」欣欣說。關注學生發展權利聯席(下稱關學聯)兒童組織幹事盧嘉麗(Kelly)說,有學童曾指數100下就開到——但原來這已不算久。

我不喜歡上網做功課。好煩啊,手機屏幕又細,有時一滑上去,又要重新載入,又慢,又要重新做過。有時明明按了答案,送出後卻說沒有答到。
欣欣
做一篇功課,網速不好也不壞時要做半個鐘,太慢時注意力被分散,隨時要大半天才能完成。

手機上網字太小

欣欣接着點進了一篇數學功課,那些字小得大概只有幾毫米,網頁受限於版面設計無法放大,她幾乎要把手機靠到鼻子前。電話的光反映在欣欣臉上,欣欣媽不無擔憂:「我怕她近視。」又說:「她的手太小,打橫拿就沒有手答題,會拿不穩,手機都跌過幾次了。」住劏房的他們家中沒有桌子,欣欣習慣拿着手機答題。

除了做功課,欣欣還要練習電腦堂教的東西,例如使用檔案管理員、小畫家;有時要上網找圖片為視藝科備課,但圖片需要較多數據載入,手機數據超過了限額,網速就會變得更慢,欣欣媽說有時想上學校網站看家課也開不了。

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曾指,學童可到圖書館上網,Kelly指:「小朋友要做功課,你叫他出街做,這並不合理。」欣欣媽說,在下大雨的日子,也不會冒險帶女兒去圖書館。

可以用電腦,又不用做網上功課時,欣欣最愛用小畫家。

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曾指,全港公共圖書館已設500個Wi-Fi熱點,可以讓基層學童上網,但公共WiFi一直被批評網速不穩。最近記者再查詢,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指正提升Wi-Fi服務,採用最新Wi-Fi技術標準(IEEE 802.11ac),及將以光纖提供服務;另亦資助非牟利團體,在青少年服務中心及自修室提供不低於每秒10兆比特(Mbps)上網速度的免費Wi-Fi,成效仍有待留意。
另一邊廂,現時社署設有上網津貼,但只針對電腦上網,而且計劃本身的津貼額不足——現時全額津貼為每年1,400元,但據關學聯2016年的調查,基層家庭每年上網費平均需2,376元。雖然資科辦資助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有每月75元的上網計劃,但網速只有8Mbps;此外原本也設流動上網優惠計劃,但因政府不再撥款,兩種服務均已於上月尾停止登記。

+2

資助計劃缺漏多、下月停止服務

欣欣媽曾尋找舊電腦捐贈,獲贈後卻發現開不動。她說有朋友曾成功使用舊電腦,「但用不夠一個月就壞了,每次維修要最少500元。」由資科辦資助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有電腦購買服務,但Kelly說有時比街上賣的還貴,而且型號有限制、偏舊,維修保養熱線難以接通、等待維修也需2至3星期。

不過這已是基層家庭最低門檻的支援,但隨着政府停止撥款,兩間正在進行計劃的NGO要自負盈虧,其中「小童群益會」的各項服務已陸續停止,「有機上網」則轉型為社企,推出了新的上網計劃。Kelly指,資助學童上網的服務本身收益有限,失去撥款後,收入減少,或令更少人可以受惠,希望政府可重新撥款,並優化計劃。

+1

新計劃只資助電子班

政府在宣佈停止撥款後,曾指關愛基金正考慮資助清貧學生購買電腦,但最終推出的計劃,資助對象只限於中、小學電子班的學生,且型號由學校決定。Kelly指,現時全港只有15%學校設電子班,受惠基層有限,而且在現時安排下,家長無法按家庭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電子裝置。

教育局於2018/2019學年開始資助參與「自攜裝置」(平板或手提電腦)政策的學校,資助對象為正就讀電子班的綜援、全津、半津學童,全額資助4,500元,半津為2,250元,金額將交給學校,由校方選擇型號後代為購買。

+6

面對這種種問題,Kelly聯絡過相關部門談相關問題,教育局、勞福局和創科局卻互相推搪,「其實講兒童、講電腦,應該是3個局都負責。最近兒童事務委員會成立,就更應該有人專責處理這問題,我們希望家長和小朋友不要再給人掉來掉去。」她又指,政府既然近年推廣編程教育,就更有帶頭解決問題的責任,「最基本的硬件的都沒有,如何發展科技?」她說。「而且這牽涉到解決跨代貧窮、如何拉近數碼鴻溝。」

在今天,電腦幾乎是必備技能,兩姊弟何時才有機會跟上一般人的步伐?

欣欣:大個想做老師

沒有電腦、不在電子班的欣欣,過了暑假後將要升上小二,弟弟也將升小一,屆時兩姊弟要上網做功課,就要爭用媽媽的手機。距離長大又近一年,欣欣害羞地掩着臉說:「我大個想做老師。」但做老師,也要懂得用電腦。「如果有電腦,我想學打字。現在?」她搖搖頭說: 「完,全,不,懂。」

聯合國在2016年已將「使用互聯網」列為基本人權。當其他學生可以隨時上網尋找資源學習,Kelly希望盡早拉近數碼鴻溝,她說:「電子班現在也是實報實銷,只要政府擴大資助範圍,就可以人人有電腦。」她也希望政府將選擇電腦的自主權交還給家長。問到欣欣媽有什麼寄望,她羞澀地笑笑:「希望人人都有份。」

她說,日後想做一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