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受訪性小眾「拗直治療」後現抑鬱 有人萌自殺念 團體促禁止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真光社今日(14日)公布香港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研究報告,研究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19名性小眾,逾兩成受訪者表示曾接受性向扭轉治療、俗稱「拗直治療」,曾接受治療人士中,逾八成曾出現自殺念頭。
曾接受過教會「拗直治療」的男同志Alvin表示,治療過程不但沒有將他從「攣」變「直」,更令他在治療期間患上創傷後遺症,需要到精神科看診服用抗抑鬱藥物,亦有過自殺念頭出現。真光社指,坊間的「拗直治療」課程無法改變性傾向,部份甚或會危害當事人身心健康,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做法,立法禁止舉辦「拗直治療」課程。

「阿媽會話同志等於愛滋」

Alvin是今次研究中其中一位曾接受過「拗直治療」的男同志,他表示,因在基督教家庭和學校中長大,自小父母會灌輸同性戀是錯誤觀念予他:「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

Alvin(右)是其中一位曾接受拗直治療的男同志,他表示自小父母會灌輸同性戀是錯誤的觀念予他:「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張浩維攝)

患創傷後遺症 需服抗抑鬱藥

中學時期,他意識到自身性傾向,而因性向與家人期望不同,故他在2005年首次到教會接受拗直治療。Alvin表示,輔導員將同志與基督徒身份二元對立:「佢同我講『正常人』先可以令神喜悅,先取悅到神同取悅自己。」

經過十個月治療後,不但沒有將他從「攣」變「直」,更令他在治療期間患上創傷後遺症,需要到精神科看診,並服用抗抑鬱藥物,亦有過自殺念頭出現。

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佢(輔導員)同我講「正常人」(非同性戀者)先可以令神喜悅。
曾接受拗直治療的Alvin

迎合期望接受治療 反加重內疚感否定自己

另一位接受過「拗直治療」的Thomas同樣是基督徒,初中時,他已認知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他的一位同性戀同學當時曾勇敢出櫃,卻換來同學嘲笑及謾罵,令Thomas刻意隱藏自我,將「拗直」視為唯一出路,在2017年接受為期一年的「拗直治療」。

Thomas表示,在輔導期間曾試過讀經悔改、限制自己瀏覽同志色情網站及禁慾等,試圖改變性傾向融入主流社會。不過他指,接受有關「治療」不但未能成功轉變性向,一旦破戒便深感內疚,自覺自己是失敗者。Thomas提及當時十分討厭自己的同志身份和「污穢」思想,「照鏡嗰陣我好難望得耐,望得耐我會覺得好羞恥」。

逾兩成七受訪者有自殺計劃

真光社公布香港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研究報告,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19名性小眾,了解他們試圖改變性傾向的情況。結果發現,21.9%受訪者曾接受性向扭轉治療;曾接受治療人中,39.6%在試改性向後出現抑鬱症狀;83.3%曾出現自殺念頭;27.1%更有自殺計劃。

▼真光社「香港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研究報告」▼

+31

五成人因家人壓力而參與 無受訪者認為有效

同時,研究發現73%曾進行性向試改的受訪者有宗教背景,其中五成人是受到家人壓力驅使改變性向,主要透過參與坊間機構的「性向試改治療」,以宗教方式如祈禱、禁食、驅鬼等方法,試圖改變自身性向。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俊豪指出,研究顯示無受訪者認為有關療程能成功改變其性傾向,相反不少曾試改性向的人事後出現情緒困擾。

2014年內地首宗拗直治療案在北京海澱區法院開審,有團體在庭外抗議,指同性戀並非精神病,毋須被治療。案件最後判決拗直治療機構敗訴。(法新社 / Getty Images)

真光社促政府立法禁止「拗直治療」課程

真光社主席黃政光指出,坊間的拗直課程無法改變性傾向,且會危害當事人的身心健康,惟社會上仍有機構以「全人發展」、「關係復元」等主題巧立名目,引導性小眾參加其課程。他建議政府參考外國的做法,盡快立法禁止本地任何機構舉辦「拗直治療」課程。

同時,他亦在此呼籲,醫學界和社福界須加強對市民發放性小眾的資訊,讓性小眾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探索與接納自己的性向。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