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春.達人語2】順風車發起人:香港人總是「開不了口」

撰文:洪藹婷 李慧筠
出版:更新:

有人說,「傘」落社區。你看去年大埔街坊泥鯭,多少人用一程順風車凝聚一個大埔。你看深水埗明哥,一生人派了多少萬飯盒給露宿者給屋邨老人。你看去年facebook,多了多少個交換BB衫、二手傢俬、戲票、漂書等等的專頁。2016年,真實與虛擬的社區,也可以繼續有無數共享的可能發生。

(插圖:李寶兒、趙崇英;製圖:蔡源恩)

如同「阿拉伯之春」驚動世界般,各國各城市正在醞釀的「共享之春」這場「革命」,我們的期待「革命」將波及香港。2016年,01推動關鍵詞「共享之春」,看看本土社區正在發生的資源共享之事。

 

「大埔街坊泥鯭」發起人Albert(呂忠義)

1. 共享什麼?

 

Albert去年10月在facebook成立「大埔街坊泥鯭」群組,司機邀請同區的街坊坐順風車,分享行程,至今約3個月,每日至少有100個邀請。現在屯門、元朗、將軍澳等區,每天也有街坊坐順風車。

一程順風車,不只是車費的考量,更多的是車程連繫的街坊緣份。(大埔街坊泥艋群組)

2. 你如何做到?

 

街坊泥鯭有別於其他的順風車專頁,由司機提出邀請,即是以供應為主導;另外,街坊泥鯭吸引之處,在於聚集同區街坊,較易遇上共同的朋友,有相同的話題。Albert表示,車上談天時,有人發現身旁的街坊是中學同學的弟弟,也有人遇上姐姐的朋友。

 

 

3. 如何影響鄰里關係?

 

街坊泥鯭帶來的影響,不只是一程順風車的施者和受者。下車以後,這種施與受的關係還未完結。例如有街坊泥鯭參加者的汽車壞掉,需要維修,在面書專頁上呼救而得到援手。放工後想找人一齊食宵夜,也找回曾經同車的街坊;他們甚至相約去捐衫,在各家各戶收集舊衣物,再由街坊開車送往回收站。

車上談天時,有人發現身旁的街坊是中學同學的弟弟,也有人遇上姐姐的朋友。
呂忠義

4. 你認為香港有共享精神嗎?

 

Albert眼中的共享,包括共享經濟,他認為香港一直有很多閒置資源,能產生更多經濟效益。近兩、三年香港開始追上外國共享經濟的潮流,例如Uber、Airbnb。但是對於非貨幣交易的共享方式,只流於概念,無法引發迴響,其實在Facebook上,三年前已有順風車專頁,直至最近反應才較熱烈。Albert認為,過去這種順風車群組多數是由乘客主動組建,以需求為主導,但是香港人的性格總是「開不了口」,比較少會主動邀請別人與你共享。

 

5. 2016年將會……

 

希望街坊泥鯭的順風車分享方式,可從香港出發,再影響其他地方的人,例如台灣、日本和韓國。

 

 The Good Lab創辦人黃英琦

 

1. 共享甚麼?

 

說到共享,就會想到The Good lab創辦人之一黄英琦。過去兩年,共用工作空間的The Good Lab舉辦過一系列「共享香港」講座,邀請不同組織分享經驗,並介紹她很欣賞的首爾市長朴元淳推動的「共享城市」,引發共享經濟的討論。她是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校監,校舍星期六、日閒置,便租借給團體辦市集。

一個共用的工作空間裡,隔離枱也可以成為合作夥伴。(The Good Lab)

2. 你認為為何香港一直做不到共享?

 

在習慣資源獨佔的社會,共享二字彷彿變得陌生。她舉例指,香港的公共用地為不同政府部門所控制,在閒置的假日被鎖上,埋沒它們推動社區經濟的力量。

 

3. 你如何做到?

 

「每個人唔好太自私,就可以做到。」黃英琦認為21世紀資源匱乏,多出的物資由有需要的人接收,是十分自然的互助精神。政府的二百多間空置校舍可為一例,廢校可否給予有需要的機構、非牟利機構使用,善用空間?

每個人唔好太自私,就可以做到。
黃英琦

4. 如何影響鄰里關係?

 

The Good Lab既共享工作空間,也有技能的分享。會員共處一室,年輕創業者得以互相交流,甚至成為合作夥伴。把人連結起來,可以善用潛藏在社區中的人力,甚至逐步重塑社區網絡。就算是一個主婦,也大有用武之地!黃英琦提到外地有為夜返單身人士設計的App,家庭主夫和主婦貼出今晚菜色,邀請單身人士一同享受住家飯。單身族不用捱微波爐之餘,更打破鄰居間的隔膜,重新建立信任。

 

5. 2016將會......

 

近年,香港年輕人逐漸加入共享行列,坊間不少Apps如GAIFONG(街坊),建立租借物件的平台。黄英琦說,上一代辛苦經營生活,東西有用就買,未必接受共享概念。你跟他們說,我不買車,我用Car Sharing App租車!他們覺得你傻。未來要繼續鼓勵和推廣,一起反思是否樣樣都要買。她強調,共享是一種生活態度。活在消費時代,我們總想擁有物件,但一個電鑽,我們一年又會用多少次?設立一個社區工具館,會不會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