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難】一半新樓忽視維修保養 學者倡參考外國法例規管設計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香港人營營役役,以為買樓「上車」後可安穩渡過餘生。但有專家指,近十年不少新樓設計有五大問題,樓宇維修將困難重重,成本愈來愈高,最終轉嫁至小業主身上。學者指,香港發展商起樓時沒有顧及日後維修,提議效法歐洲立法監管。
(維修難系列四之三)

機電設備資深技術員楊家俊指,使用吊船維修有不少局限。(黃永俊攝)

(續上文)

三、吊船負重小  難用作維修外牆

不能搭棚,是否能用吊船維修?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指,吊船本身是為清潔及檢查而設,小型維修尚可勉強做到,大型維修如更換大幅玻璃、冷氣機等都可能超重。

機電設備資深技術員楊家俊指,使用吊船維修有不少局限。首先,吊船應垂直擺放,但一些機件如冷氣機置於牆外,師傅便要半身俯出才能觸及冷氣機面,容易令吊船搖晃,造成危險。此外,每棟大廈只有一架吊船,一次只能維修一個單位;而吊船每秒只能承受每秒14米持續風速,物業管理公司亦可以各種原因限制吊船使用。一些流線型、波線型設計的樓宇,即使用了吊船,依然難貼近牆身。

有些人在抹窗途中意外終斷了一生。(曾梓洋攝)

四、吊船不符成本效益   業主須承擔工人意外責任

電業工會主席黃錦輝指,有時花數千甚至過萬元租用吊船,只為更換價值數百元的冷氣機零件。而吊船不能勝任的維修,便須由地面建幾十層高的棚架,同樣費時又昂貴。

黃錦輝指,如維修工人發生意外,小業主可能要面對民事索償,訴訟費隨時是天文數字。

五、港維修設計管理落後  發展商無須負責 

屋宇署及勞工處雖對竹棚工作均有安全指引,但陳炳泉教授指指引沒有法律效力,而香港亦並無特別為保障外牆工作的法例。

他指,很多發達國家如英國、澳洲、和歐盟已訂立針對維修設計和管理的法例(Construc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發展商提交圖則時,須清楚解釋日後如何維修保養,並設定永久通道及工作平台,讓工人能在平地上行走及工作,減低風險。他認為香港應仿效外國,引入以上法例。

冷氣機置於室外,卻沒預留安全維修的方法。(黃永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