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分析通識政治題 教師:可用特首fb爆嬲嬲潮作例子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通識科今日(4月11日)舉行,其中一條問題考問學生民主與社會競爭力的關係。通識科教師張銳輝及方景樂均表示,這條題目算是令人滿意的考題,無論考生取態如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亦認為,民主能否提升競爭力,「實在有得拗」。

通識科教師張銳輝(左)及方景樂(右)。(吳鍾坤攝)

通識卷一必答部分三條題目,其中一條考問學生民主與社會競爭力的關係。教協理事、通識科教師張銳輝指,無論考生認為兩者有沒有關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另一名教協理事、通識科教師方景樂則認為題目給予考生發揮空間。張舉例,根據試題提供的數據,民主與社會競爭力沒有關係,因此考生可引用試題數據民主和競爭力指數成反比,論證只要政府廉潔、高效,民主程度不會影響競爭力。

他續稱,若考生要論證民主會影響社會競爭力,則需解釋兩者之間的關係,「例如現在香港社會不和諧,問題源於選舉制度,令政府認受性不足。假設選舉民主成分提高,政策反映更多民意,社會將會更穩定,外界對香港信心就會更大,競爭力從而提升。」

至於另外兩題,張銳輝說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一題若考生有留意寨卡病毒、傳染病應能應付;至於另一條考問香港農業的題目,他認為考生可循「香港是否一定要排除農業?只能城市化發展?」的方向作答。

至於卷二選答題,考生需從三條題目選答一題。其中一條要求考生探討社交媒體是否令更多青少年參與政治,方景樂指考生可舉近期例子如特首梁振英的Facebook爆「嬲嬲潮」,以至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其中一名候選人梁天琦被禁發選舉單張也可得到6.6萬票,從而論證社交媒體是否令更多青少年參與政治。

另外兩條題目,分別問考生內地一孩政策和香港傳統行業消失。方景樂形容香港傳統行業消失一題,是三題中最難的題目,因為題目要求考生從多方面討論政府應否立法;另一條關於一孩政策的題目則是「學校一定會教,算是背書題」。

對於今年政治題重現,方景樂認為,去年通識科不考政治題可能受「試題政治化」的批評影響,但考評局應以「題目具爭議性」和「跟課程相關」兩個主要條件出題,只要是課程框架以內的議題就不應刻意迴避,擔心考評局日後再因輿論壓力而不出政治題。

學者:民主能否提升競爭力「有得拗」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亦認為,民主能否提升競爭力,「實在有得拗」,「可以話無普選,政府無認受性,影響競爭力;又可以話民主制度和競爭力沒有必然關係。保守一點,甚至可以話民主制度會削弱政府施政效率,削弱競爭力。」

馬嶽認為,現時社會普遍認為目前前香港最大政治矛盾是民主化不足,令現屆政府欠缺認受性;他個人認為落實普選有助政府推行改革,對香港發展有好處。

至於社交媒體會否影響香港年青人參與政治?馬嶽認為有明顯影響:「社交媒體改變了年青人接收資訊的方法,更容易接觸到政治資料,更理解社會問題,從而參與更多社會政治事務。」對於有人認為,不少人都只是在Facebook寫幾句,沒實際行動,他回應說:「雖然無走出來的始終是大多數,但和以往只能依賴傳統媒體的日子相比,的確多了年青人參與社會政治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