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下流」 由高層職位降至較低端工種 人工打三折

撰文:羅嘉凝
出版:更新:

當政府鼓吹青年上流,現實中年輕一代早已「下流」。立法會秘書處昨發表「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發現20年前,有近五成的大學生畢業後從事專業人士和經理等高層工作, 但近年減至不足四成,同時間從事文員和銷售等較低端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由一成二增加兩成六,入息中位數僅是高層工作的三折。

「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發現過去20年,持有學位的新增工人有854,000人,但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人員、輔助專業人員等較高技術職位僅666,000個,導致大量大學生被逼「下流」。

由經理變較低技術工

1994至2015年間持有學位的新增工作人口,職位出現「下流」情況。(「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截圖)

每年平均約有4萬名大學生投入就業市場,持學位人士佔整體勞動人口29%,是1994年的三倍以上。而在2008 至 2015 年期間,經理、行政及專業職業類別等高端職位,僅可吸納38%新增大學畢業生,明顯低於1994至2001年期間的47%。

即使輔助專業人員職業,亦已開始僧多粥少,2008 至 2015 年間,約有 33% 新增大學畢業生從事輔助專業人員職位,較 2001 至 2008 年間的 38% 減少,因此約 26% 擁有大學學歷的新增工作人口轉而從事文員、服務及店鋪銷售人員等較低端的工作,是1994至2001年間的 12% 的兩倍以上。

職位「下流」,工資亦自然打折。以 2015 年為例,該等人士若能於經理及專業職位工作,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38,000元;若他們從事輔助專業職位,其每月入息將幾近減半至20,000元。如他們從事文員或店鋪銷售工作,其每月收入中位數將進一步降至11,000至13,000元。

跨代流動放緩

對比不同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其月入中位數愈來愈低,而工資爬升亦愈來愈窄。(「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截圖)

根據另一份跨越年期更長的研究報告,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的第一代大學畢業生,在工作10至15年後,亦即在35至39歲期間賺取的每月收入中位數,以2013年固定價格計算為33,445元,對比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出生的第三代大學畢業生在35至39歲時,可賺取的收入中位數僅為26,064元。

即使年輕世代的部分大學畢業生可成功覓得高端職位,其薪酬水平亦明顯較早前世代為低。以出生於80年代中期的第五代大學畢業生為例,他們若能成功爬升到收入階梯最高的百分之十,在35至39歲期間的收入為54,600港元,但相對在60年代中期出生的第一代畢業生於相同歲數賺取的7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