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葵青遊行】楊屋道街市外放催淚彈 醫生指檔口食物或受污染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市民昨日(25日)發起荃葵青大遊行,有示威者中途偏離原定路線,遊行至荃灣楊屋道一帶。期間示威者在楊屋道街市外設置路障,試圖堵路;警民在該處對峙約半小時後,警方連環發射多個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即使發射催淚彈時,楊屋道街市已經落閘,檔口的食物仍可能沾上催淚彈殘餘物,而清水亦不能完全洗走其化學物質,市民食用受影響食物後可能出現肚瀉及腸胃不適等情況。

警方在楊屋道街市外連環發出多個催淚彈(資料圖片/曾梓洋攝)
警方在楊屋道街市外連環發出多個催淚彈(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許樹昌指出,催淚氣體的影響範圍一般達60至300平方米。即使警方發射催淚彈時,楊屋道街市已落下鐵閘,鐵閘仍有罅隙讓催淚氣體進入。檔主紛紛以帆布及膠袋等蓋著食物,但這些做法並不能使食物完全處於密封狀態,故催淚氣體殘餘物仍有機會黏在食物上。如市民進食受影響食物,殘餘物經口水進入胃部,可能出現肚瀉、嘔吐、腸胃不適等情況。許說,雖然未有親眼目睹催淚彈與街市的距離,但形容攤檔內的食物有風險,建議檔主扔棄食物。

許解釋,由於催淚氣體比空氣重,因此容易落在街市內的地板、檯面、牆壁等。催淚氣體並非水溶性,許建議檔主及清潔人員以清潔劑拭抹該處。許續指,楊屋道街市內有通風系統,而且昨日下過數場大雨,空氣中的催淚氣體大多在施放後半小時散去。他形容現在街市內的空氣已問題不大,市民、檔主及清潔人員不需太擔心走進楊屋道街市會吸入催淚氣體,影響健康。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街市內的食物或有健康風險。(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建議市民待街市攤檔換新一批食物才光顧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補充,街市內的抽風系統主要用作空氣流通,一般沒有阻隔粉末及污染物的功能。由於食物如肉類及水果濕度較高,而溫度比室溫低,催淚彈的殘餘粉末容易黏上食物的表層。催淚彈殘餘物中,部分化學物質能以大量清水清洗,但亦有部分需要以化學溶解劑清理,即使煮熟食物亦未能徹底清除。因此,她認為街市裡的食物不完全安全,建議市民待街市攤檔換新一批食物才光顧。

由於催淚氣體比空氣重,因此容易落在街市內的地板、檯面、牆壁等。(王潔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