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學童人生三大關口 專家教路:家長宜多陪伴了解辛酸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今日(1日)為開學日,學童又邁進不同新階段,其中,升讀小一、中一及中四的學生,尤其要面對學習經驗上重大的改變。《香港01》訪問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講解家長、身邊人該如何觀察學生受壓或情緒有異的警號,為新學期做好準備。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親子關係應盡早建立,並應培養子女分享情緒的習慣,有助其面對青少年時期所遇壓力。(資料圖片)

根據本港過去幾年的數據,開學月份屬於學童自殺的「高危期」,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早前發表的中期報告亦提到,學生其中一個壓力來源,是在校園有適應問題,包括開學後、轉校或留級,尤其是升讀中一及中四的兩個重要階段。

其中,學童由小學升讀中學時,環境、學習內容及模式大大改變,加上開學初期新的人際網絡未建立好,學生容易積壓負面情緒;而升讀新高中後,則會帶來龐大的工作量及學習壓力。

升讀中四:工作量翻倍 須了解學習辛酸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指出,學生升讀中四後,工作量會比初中時增加超過一倍,包括功課、測驗、校本評核、通識研習,甚至星期六也要回學校補課:高中的功課質素要求也會提高,學生常要額外看參考書,也要整理大量資料並分析才能答題,過程中易有挫敗感和無助感。

麥校長忠告家長,要多了解子女學習需要,子女夜歸或星期六外出,不要一口咬定是「去玩」,應以開明態度多溝通,否則青少年或會覺得無法與父母溝通,將真正的問題隱藏。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子女突然有以下行為表現:胃口改變、經常發脾氣、不想上學、身體毛病增多如胃痛,均可能是壓力過大,甚至已患上情緒病,家長應帶子女求醫。

鄒凱詩補充,剛升讀中一或中四的學生,首學期成績有退步跡象屬正常,家長應多給子女時間適應,避免責難。

升讀中一:初嘗獨立 時刻表現支持

鄒凱詩表示,中一生初面對獨立生活,學校和家長給予的照顧也會大幅減少,例如上學、放學的接送、午饍、功課、測驗等等,都要自行管理,加上升中後青少年的人際關係開始複雜,家長應事前多為子女做心理準備,與子女一起預設不同情況,繼而建議處理方法,更重要是讓子女明白「無論發生何事,父母都會給予支持和幫助」。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表示,高中課程的工作量大、要求高,未必人人適合循此途徑發展,他提醒家長調節期望,例如不應太介意子女不考中學文憑試,因尚可轉讀其他如職訓局課程,麥校長提醒家長,不必過分緊張。(資料圖片)

升讀小一:有倒退行為 即壓力過大

鄒凱詩指,小一生面對前所未有的學習和測考模式,通常家長和小朋友第一年都會很吃力,但小一生未必懂得表達壓力和情緒,家長宜多陪伴、照顧和主動了解子女心理狀態。

她又提醒家長,小學生與中學生壓力過大的徵狀不同,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性格會否出現異常,身體方面亦有可能響起警號,例如鼻敏感、濕疹問題會否日益嚴重,藉此判斷子女是否壓力過大。家長如發現升小一的子女有倒退行為,如咬指甲、失禁、拔毛等行為,應立即求醫,因子女很可能已患上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