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攝影師赴約旦記敘國難民流離生活 一部相機打開話匣子(多相)

撰文:周潔媚
出版:更新:

敘利亞內戰開展至今已逾5年,戰火從未止息,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人被迫離開家鄉,逃難時一幕幕死傷化成相片在網絡上流傳,引起國際關注。港人義工攝影師潘蔚能(阿潘),上月隨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出發,首赴位於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營,以相機記錄難民的異鄉生活。
阿潘的鏡頭,探視難民營內外敘利亞人的逃難故事,有悲痛彷徨也有樂觀熱情。自言過去對難民心存偏見的阿潘,經此行後反思良多,「 以前覺得難民唔抵幫,但今次見到佢哋經歷咁多創傷,仍然積極生活,只係想返去重建家園。面對佢哋,我覺得自己真係矮一截」。

66歲的Waheeda2013年起獨居於Zaatari難民營中,由於她不良於行,樂施會為於其居所前安裝貯水塔、私人廁所及水喉,方便她日常用水。(潘蔚能提供圖片)

得悉行程既驚且喜

敘利亞內戰至今5年,為逃避戰火,480萬名敘利亞難民被迫離開家園逃往鄰國。根據樂施會資料,現時約有70萬名敘利亞難民於約旦境內。敘利亞人顛沛流離的生活,生於安逸的港人實難以想像。

現年42歲、從事旅遊及攝影工作的阿潘,近年以義工攝影師身份跟隨非牟利組織樂施會,多次到訪雲南、馬拉維及埃塞俄比亞等地。今年6月,得知有機會到訪中東約旦探訪敘利亞難民營時,阿潘既驚且喜,「想去(約旦)好耐,但我同好多『港豬』一樣,聽到有得去又驚:嗰度咁近敘利亞,又打仗又ISIS咁,好似好危險。」他與太太商量一周後始答允成行,惟怕家人擔心,只含糊交代自己因工「外遊」。

敘利亞人流落異鄉,只能在庇護所外牆塗上壁畫,寄託思鄉之情。(潘蔚能提供圖片)
一名難民將三輪車綁上數十盒貨品,穿梭於難民營內的商店街上。(潘蔚能提供圖片)
商店街上,一名敘利亞難民正為其他難民組裝碎肉機。(潘蔚能提供圖片)

流落異鄉的國旗、大樹和婚紗店

阿潘於7月31日由香港出發,經杜拜飛抵約旦首都安曼,一連9天的行程相當緊湊,包括探訪散落社區的難民家庭,前往北部與敘利亞相連的邊境Zaatari難民營,及參觀當地救援組織的總部等。其中,座落黃沙之上的Zaatari難民營,宛如一個小村落,基本建設如醫院、學校、商店街等皆齊全。難民棲身於由鍟鐵建成的方塊形民房內,高峰期共有40萬人口,現則回落至約7萬人。

白天,逾攝氏40度的酷熱天氣下,阿潘背着10公斤重的背包穿梭難民營內外,將所見所聞一一拍攝下:敘利亞人愛惜植物,不少人在「家」門前種樹,有人在家中掛上敘國國旗,商店街內更設有婚紗店,據老闆所言,高峰期每月約50對新人租婚紗、晚裝結婚。

難民營內的商業大街上,有難民開設一家婚紗店,準新娘可以在此租用婚紗或晚裝,每套約40約旦第納爾(Dinar),相等於港幣438元。(潘蔚能提供圖片)
阿潘在逾攝氏40度的酷熱天氣下,努力記載每一名受訪者的故事。(樂施會提供圖片)

難民身分特殊令拍攝添難

過去,阿潘習慣捕捉攝影對象自然流露的一顰一笑,惟今次約旦之行卻不容許。阿潘表示,因受訪者信奉回教,本已對鏡頭敏感,加上其難民身分特殊,如攝影師貿然拍照並將受訪者容貌公開,或會令其招致殺身之禍。他於當地拍攝期間,總有兩名工作人員隨行,負責翻譯及確保受訪者簽下同意書,才可為對方拍攝。如此受限卻要拍得受訪者真情流露,阿潘卻找到了好方法。此行他隨身帶備即影即有相機及菲林,本希望為難民送上相片作禮物,未料相機卻意外吸引難民興趣,打開與難民的話匣子,也為對方記載動人時刻。

Randa(化名)與家人居於約旦扎卡,她對阿潘帶來的即影即有相機極感興趣,高興得不斷為妹妹拍照。(潘蔚能提供圖片)
阿潘希望為難民拍下難忘一刻,好讓對方能留下記念,亦可將相片寄回敘利亞家人手中報平安。(樂施會提供圖片)
今年11歲的Sara(化名)與父親一家7口原居於敘利亞霍娒斯,戰爭開始時他們一家人驅車南下逃難,豈料途中Sara頭部中槍,一度徘徊死亡邊緣,至今她憶述當年經歷仍猶有餘悸。(潘蔚能提供圖片)
44歲的難民Ahmed(化名)及12歲的兒子站在家門前拍照,Ahmed直言沒有甚麼比故鄉重要,期待他日可重返敘利亞。兒子更即席誦唱歌曲,歌詞盡是重返家鄉的願望。(潘蔚能提供圖片)
現年43歲於環保中心工作的Jasem,向探訪者出示手機相片分享孩兒剛出生的喜悅,一度眼眶泛紅。(潘蔚能提供圖片)

難民積極盼重建家園 反思港人「棄船」心態

阿潘到訪多個難民家庭,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11歲女孩Sara(化名),「佢好靚、笑容好好睇。但佢喺6歲時跟爸爸一家人逃走,期間流彈傷頭,好辛苦先救得返,死咗係幾咁可惜。」此行亦令他反思戰爭的影響,「以前我會覺得難民唔抵幫,但見到佢哋經過咁多創傷,仍然好積極咁生活,只係想朝一日可以返去重建家園,而唔係外界所形容想貪入籍。」

阿潘直言,此行令他一洗過去反難民立場,更感「精神分裂」:「約旦水資源短缺,如果我係當地人都唔想有外人嚟分資源。但如果我係難民,我係被迫嘅,每日出入營都要登記,又無工作,咁嘅生活同樣有一連串問題……到底應該點樣解決?」

過去因工作關係出遊,阿潘享盡奢華旅遊,更曾獨佔小島過夜。完成約旦之旅後,他又直飛被譽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度」芬蘭,回想約旦難民營中的貧苦生活,令他非常感觸。有見近年香港社會愈趨混亂,阿潘已打算移民外國,但今次敘國之行卻令他有所反思,「 香港有事我只係想走,但難民無放棄過返家鄉嘅想法,面對佢哋,我覺得自己真係矮一截。」

每位敘利亞及約旦孩童皆高舉手中的即影即有照片,一展歡顏。 (潘蔚能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