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警會報告】無法識別警員身份 引專家研究多國均要清晰展示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持續至今,警隊蒙面執法所引伸的身份識別成為公眾關注議題。監警會於去年9月初委託英國基爾大學,就國際慣例進行研究,監警會今日(15日)同時公布外國專家對警員蒙面積識別身份的報告,研究美國、德國、瑞士、英國、瑞典等措施。
報告指出,英國警務學院公共秩序培訓手冊訂明,不論警員頭盔面罩是向上翻起還是放下來,頭盔上的標記都必須全方位均清晰可見(visible from all directions);為平衡警員被「起底」及公眾利益,多國都採用獨一無二編號,情況與香港警隊現時採用的「行動呼號」類同。

監警會今日同時公開外國專家撰寫的《International Norms: Governing Police Identification & the Wearing of Masks during Protest》報告,研究警員身份識別和蒙面的問題。

曾點評監警會「權力及獨立調查能力不足」、早前退出監警會國際專家小組的英國學者Clifford Stott是報告的其中一名著作人。報告明確指出,根據國際慣例,除非遇上極端情況,警員須在前方及後方清楚展示身份識別編號。

英國警務學院公共秩序培訓手冊的單元G3(2018年)9第3.7.2段訂明,不論頭盔面罩是向上翻起還是放下來,頭盔上的標記都必須全方位均清晰可見。標記必須包含警員所隸屬的區域代號、職級以及警員編號,標記的大小和字體亦有所規定。

多國警察同樣受「起底」困擾

研究報告又提出,各國警察都有遇到「起底」問題,為平衡公眾利,各國警隊都有不同處理方法,北愛爾蘭警隊採用獨一無二的代碼;瑞士蘇黎世警察局會向每名警員均獲編配一組代碼,必須在背心上展示;瑞典警員頭盔有獨一無二編號來識別身份,指揮官有責任確保每名警員頭盔上的識別編號時刻清晰可見。

報告發現,世界各地都有警員曾拒絕展示身份識別。美國有警員於1999年處理抗議世界貿易組織的示威活動期間,據報除下或遮蓋了自己的名牌,部分警員更拒絕按要求透露姓名或警員編號;2010年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以及同年在安大略省亨茨維爾鎮召開的八大工業國組織峰會,均有許多警員除下制服上的識別徽章,最終近100名警務人員因而受到紀律處分。

警隊蒙面執法備受社會關注,速龍小隊去年6.12清場情況。(資料圖片)

速龍小隊頭盔有識別編號

監警會今日發表的《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中,亦提到展示警員編號或職級及名牌, 是維持問責制及透明度的關鍵,可清晰證明警隊願對其行為負責。至於大型公眾活動,警方內部指引和手冊已加上識別措施,包括速龍小隊頭盔上展示編號,以及隊暴警員採用行動呼號,認為可以在保護警員以及向公眾問責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6.12金鐘衝突.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