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學做「大戲」 從不良於行變得手腳靈活

撰文:鄧芯怡
出版:更新:

坐地、起身,對一般人而言屬輕而易舉,但對近年四十、中度智障人士陳慧之而言,這些是新學的本領。她年輕時服用精神科藥物,身體機能退化到連走路也有困難,且精神恍惚,但去年她參加粵劇班後,練習壓腿、踢腿、耍槍弄旗一年,雖還未能跑步,但至少手腳變得靈活,「這麼多年,終於有點進步」,陳媽媽瞇起眼睛說。

粵劇的基本功拉筋動作可增加血液循環,強化肌肉;舞槍弄旗又考學員手腦協調;唱曲可訓練咬字等等。(鄧芯怡攝)

38歲陳慧之天生發展遲緩,嬰兒時期未能在床上「翻身」,至3歲才學懂走路,卻未能自行坐地起身,至小一時被證實屬中度智障,及後到智障人士職業訓練學校,學習最基本生活技能及工作。

服藥致「呆呆滯滯」

至16年前,慧之變得脾氣暴躁,需服用精神科藥物控制情緒。「醫生說藥物有副作用,會影響到她控制手腳,動作會較慢。」陳媽媽眼見女兒自病發後身體情況轉差,反應慢、行路搖擺不穩,又經常「呆呆滯滯,唔知發生咩事」,終須入住保良局天澤職業服務中心及姚連生宿舍。

每次上堂,陳媽媽都會在旁協助慧之。(鄧芯怡攝)

她去年參與中心舉辦每周一堂的粵戲班,陳媽媽每次均陪伴在側,替她「拉鬆啲筋」。壓腿、肯义(八字馬)對一般人來說也有難度,慧之在導師及陳母耐心教導下,亦做到五六成,已算不俗。學習過程困難嗎?陳媽媽俐落地說沒有,不過慧之有時會怕痛扭計,但只要哄她說:「唔合作,會浪費師父心機,唔畀你上堂」,她又會乖乖完成動作。訪問期間,慧之亦突然笑著細聲插嘴,對陳媽媽說「鍾意」。

中心社工透露,粵劇班原本只有一小時,但師父每次上課均會「超時」至兩小時多,因此學員都珍惜練習時間。

粵劇基本拉筋動作強化肌肉

僅練習3個月,陳媽媽喜見女兒雙腳柔韌度已明顯改善,可自行在地上起身,半年後又可以「翻身」、精神狀態大大改善,不再呆滯,至少知道玩得開心會笑。醫生半年前亦開始減少藥物劑量,陳媽媽瞇起眼睛說:「無諗過有呢個效果,咁多年,終於有啲進步」。

保良局天水圍天澤職業服務中心去年11月,在滙豐銀行的資助下,開辨粵劇班,讓20名中度智障人士及精神病康復學員認識中華文化,亦有表演機會接觸社會。參加者學習粵劇的基本功拉筋動作,如壓腿、肯义、踢腿、撕腿等涉及不少舒展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強化肌肉;舞槍弄旗又考學員手腦協調;唱曲可訓練咬字等等。

負責籌備活動的註冊社工王雅慧指,很多學員練習大戲後都「叻咗」,有學員可擺脫腳托走路、有的雙腿水腫消減。粵劇班導師文禮星對學員的進步感到十分鼓舞,「即使不可以完全治理他們身體疾病,但這些進步都令人感到有希望。」

一同上粵劇班的學員還有25歲的麥凱婷,她以往雙腿及腳部腫脹並呈瘀黑色。麥太一直以為女兒是不願走動導致肥胖。直至練習粵劇拉筋基本功後,腫脹明顯消減,始知道其實是運動不足致水腫。現在她動作靈活了、甚至可以小步跑。(鄧芯怡攝)
社工王雅慧說不時會為粵劇班學員安排表演,增加他們對粵劇的興趣。(保良局天水圍天澤職業服務中心提供)